闲思生白发,懒更把菱花。
久别何州住,相寻恐路差。
独飞伤寒雁,会宿羡林鸦。
犹得君为友,时过老母家。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冯亚寄进士孙磻》
朝代:宋代
作者:魏野
闲思生白发,
懒更把菱花。
久别何州住,
相寻恐路差。
独飞伤寒雁,
会宿羡林鸦。
犹得君为友,
时过老母家。
中文译文:
闲时思绪浮现,白发逐渐生长,
懒得再去采菱花。
久别重逢,不知你现在居住在何处,
担心我们的相遇因为路程而错过。
孤雁独自飞行,受伤受寒,
羡慕宿营在森林中的乌鸦。
还好我们仍然是朋友,
时光流转,我来到母亲的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魏野写给他的朋友冯亚,寄给即将成为进士的孙磻的。诗中表达了作者的闲思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首先,诗人闲暇时思绪纷飞,慢慢变老而发白。这种闲暇的心情和岁月的流转,使诗人有了对友情和生命的思考。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懒得再去采菱花的心情。这里的菱花可以被视为世俗的欢乐和享受,而诗人对这种浮世的繁华变得懒散,更加注重内心的静谧和深思。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心。久别重逢,诗人不知道友人现在居住在何处,担心两人之间的相遇可能因为路程的遥远而错过。这种担心和思念,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安危的关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之情。诗人羡慕孤雁独自飞行,受伤受寒的境况,以及宿营在森林中的乌鸦。这种想象和反差,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之深。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珍视,展现了生活中的闲适与深思。通过诗中的意象和对比,诗人传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感激之情。
海门风静夜,满月辽天挂。除非知不知,实相凭谁话。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江上清风月在山,叶舟赤壁蜕尘寰。坡仙心事君知否,不取一毫天地间。
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桃花开尽叶初绿,燕子飞来体自便。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秦川雪尽南山出,思共肩舆看麦田。
外大如壶内不粗,闽山风物楚山无。后皇等是栽培力,消得千头与作奴。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