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选来棠树,花骢拥旆乘。
饥民期再活,寒士贺中兴。
廌角谁伤触,狼心自战兢。
只求天子信,寄避世家僧。
窃听无馀论,唯愁有急徵。
每因公宴乐,方遣妓祗承。
才薄终难纪,情深岂易胜。
相亲容似鹤,不拜许如僧。
郡阁招看雪,溪亭访蹑冰。
转愁诗老退,何以答褒称。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上知府李殿院十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魏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皇帝命令选取来自棠树的花骢马,将其装饰成华丽的旗帜。饥民期待重新得到生活,寒士祝贺国家的兴盛。但是,那些奔逐的猎犬可能会误伤到鹿角,有些人内心充满恐惧和战栗。我只希望天子能够相信我,我将寄托于避世的家庭和僧侣。偷听之后,只听到无休止的议论,唯有忧愁和紧急的召唤。每次公宴的乐曲响起,我才派遣妓女作陪。我的才华卑微,难以流传名世,而我内心的情感却深沉而无法轻易征服。我表面亲近皇帝,容颜像鹤一样高贵,但我不愿拜谒佛像,像僧侣一样孤僻。县城的阁楼邀请我观赏雪景,溪亭邀请我漫步冰上。转瞬间,我的忧愁已使我变老,我该如何回应对我赞美的褒奖呢?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知府的心境和内心的矛盾。知府李殿院面临着朝廷的重任和压力,他希望能够助益百姓,使得饥民重新获得生计,寒士庆祝国家的繁荣。然而,他也意识到在政治斗争中,可能会有无辜者受伤,他自己也会感到恐惧和焦虑。他渴望皇帝能够相信他,但他却选择了避世的生活方式,远离纷扰,寄托于家庭和僧侣。
诗中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有才华却很难被世人所知,他的情感深沉而无法轻易被征服。他在宴会上派遣妓女作陪,显示了他对权力的妥协和迎合。他的外表看起来高贵,但他不愿意像僧侣一样虔诚地拜谒佛像,表达了他对世俗的疏离和孤僻。
最后,他描述了自己赏雪和漫步冰上的情景,暗示他的年华已逝,他面临回应对他的赞美的褒奖的困惑。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对处境的思考,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在政治和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和挣扎。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天之方虐,无然谑
船头饱钣看扬舲,忽作翻浆不反瓶。万死一生真是幸,九江三峡未尝经。尚收弃物乾坤大,薄恃阴功祖考灵。忧患偶来须理遣,可能为汝更星星。
墓道深衣自涕洟,分明入耳似闻诗。月征日迈求无忝,尽是临深履薄时。
文正三槐宅,延平六桂家。芝兰含露秀,雕鹗着风斜。螭首终簪笔,河阳且种花。乘时长得意,毋忘夜分茶。
白社多年井迳荒,有孙还复以诗昌。此怀愿识亦已久,兹日能识亦已久,兹日能来岂所望。萸后菊前霜错落,地长家远客凄凉。平生知己晦庵老,为我谈公遣座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