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卢鸿草堂图》

昔为大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卢鸿草堂图》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游历过程中所见所感,并表达了对世俗琐事的超脱和对自然清静之境的向往。

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

昔为大室游,卢岩在东麓。
往昔曾在大室游,卢岩在东山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直往登封坛,一夜之间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返回径路不再前往,峦山峡谷依然映入眼帘。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谁能知晓十足的心志,展开卷轴也无法填满。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一处一座卢鸿的草堂,裘褐色的帷幕遮荫着高大的树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才是真正的隐居之人,行为举止又何需被记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百年来都装进箧笥,犬马也同属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
唉,我受世俗之累所困,归来却有了茅草覆盖的房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江边拥有百亩田地,清泉倒映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还要逃避名誉,岂能再上绘图之轴。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追求自由、清静的心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过去在大城市游历的经历,然后回到了东山麓的卢岩,表示不再追逐名利,眼前的山川景色仍然如故。他用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清静、自由、自然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草堂、裘褐、修竹等元素,都象征着隐居、质朴、宁静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辙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他希望能够逃避名利的纷争,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整首诗表现了苏辙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 《送苏处士归西山》

    南游何所为,一箧又空归。守道安清世,无心换白衣。深林蝉噪暮,绝顶客来稀。早晚重相见,论诗更及微。

  • 《赠崔秋浦其三》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 《清明日作》

    杨柳池边独倚阑,清明时节雨生寒。春风不是我憔悴,今岁莺花自懒看。

  • 《赠画鱼李生》

    李生画鱼天下无,得心应手神为徒。虚堂素壁扫尘土,远趣一笔移江湖。青鱼洋洋翻荇带,鳜鱼猎猎穿蒲稗。醉来屡俗呼霜刀,为我樽前斫新鱠。

  • 《便殿候对》

    宣呼昼入蕊珠宫,玉女窗扉薄雾笼。待得华胥春梦觉,半竿斜日下厢风。

  • 《扫径》

    阴森百亩林,所向无不好。俗客岂曾来,幽处通蓬岛。一色尽琅玕,坚润真可宝。天风时脱叶,满径堆残槁。适然宾客至,课奴先痛扫。要使吾心净,置之勿复道。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