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浮阵云,岸壁立青铁。
胡为井中泉,涌浪时惊发。
水性本无定,得止自澄澈。
谁为女娲手,补此天地裂。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江州五咏 浪井》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江州的景色和其中的浪井,并融入了一些哲理和意象。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波浮阵云,
岸壁立青铁。
胡为井中泉,
涌浪时惊发。
水性本无定,
得止自澄澈。
谁为女娲手,
补此天地裂。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江波中涌动的浪井,以及井水在波浪冲击下的动态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表达了对水的性质和宇宙的奥秘的思考,并引发了对大自然、人类和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波浮动的浪井,展现了水的性质和变化。诗人用"岸壁立青铁"形容井口的景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井口坚固耐用的特点。"胡为井中泉,涌浪时惊发"这两句表达了井水在波浪中涌动时的动态和波动的力量,寓意着生命的激荡和不安定。
接下来的两句"水性本无定,得止自澄澈"则表达了水的本质是无常的,但当水得到安定时,它会变得清澈透明。这里可以将水的性质与人生的境遇进行类比,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和不确定性的思考。
最后两句"谁为女娲手,补此天地裂"则引申出对宇宙和人类创造力的思考。诗人通过提到女娲的神话传说,暗示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可以修补和改变天地间的裂缝和不完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波中浪井的景象,以及对水性、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的深刻思索和哲学意味。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苏辙的诗词才华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力。
沐浴无他术,休寻卯酉中。困眠饥吃饭,无日不春风。
春峦如佳宾,应接何敢暇。我来日与对,不觉迫初夏。繁林涌翠雾,经综密无罅。鸣鸟间啼莺,郑音忽奏雅。萋萋碧草间,晔晔赪紫亚。幽栖绝俗交,燕坐陪僧话。论事覈古今,谈禅悟生化。新茗瀹云涛,迥胜酒新醡。嘉蔬煮玉版,可鄙食肉者。时诵渊明诗,万虑足陶写。芳春背人去,归舟
武夷云会总儒衣,今似晨星渐觉稀。晚节喜同君臭味,不嫌枯淡肯来归。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一帘小雨怯春寒,禦深沉白昼闲。满地落红花不扫,黄鹂枝上语绵蛮。
碧瓦丹棱转盼成,一亭聊复寄闲情。人如水墨画中立,山向芜尽处山横。舟入柳阴冲鹭去,檐依波面荫鱼行。题诗每愧临流意,吟苦那知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