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获罪清时世共憎,龙川父老尚相寻。
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获罪清时世共憎,
龙川父老尚相寻。
直须便作乡关看,
莫起天涯万里心。

中文译文:
在这个被清朝迫害的时代,我与龙川的父老们相聚在一起。
只需简单地作为乡里的朋友彼此关心,
不要让我们的心思远离故乡,漂泊万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在宋代写的,描述了他在重阳节与龙川的父老们共聚一堂的情景。在当时,宋朝正遭受清朝的侵略与统治,许多忠于宋朝的人们都遭受到迫害。然而,尽管处境艰难,苏辙与龙川的父老们仍然能够聚首一堂,共同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日。

诗中的"获罪清时世共憎"表达了作者及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清朝的不满和愤慨。"龙川父老尚相寻"表明即使在逆境中,他们仍然相互寻求慰藉和支持。接下来的两句"直须便作乡关看,莫起天涯万里心"则是苏辙对于彼此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够守望相助,不要离开故乡,不要抛弃自己的家园。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园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团结和坚守信念的重要性。它强调了乡情和故乡的情感纽带,并表达了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苏辙对于家国情怀的思考和表达。

  • 《宿宜兴禅房》

    冬当月初后,天欲试霜时。永夜绝人语,新寒听雁知。壮心忧国在,老计入山宜。莫作邯郸梦,萧萧鬓已丝。

  •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颂美驰千古,钦贤仰大猷。晋公标逸气,汾水注长流。神与公忠节,天生将相俦。青云本自负,赤县独推尤。御史风逾劲,郎官草屡修。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出入交三事,飞鸣揖五侯。军书陈上策,廷议借前筹。肃肃趋朝列,雍雍引帝求。一麾俄出守,千里再分忧。不改任棠水,仍传

  • 《次韵黄泽简亭》

    使者旌麾开书阴,幽亭万个竹竿深。月乘佛界生清影,风入僧垣作好音。活国五年持节手,补天三尺转圜心。召还有命方乘传,莫遣幽人气象侵。

  • 《春日江次》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 《春日游嘉陵江》

    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行看芳草故乡远,坐对落花春日长。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 《太常引 再用旧韵,寄紫清》

    诗成春草梦池塘。相忆托玄香。常记饮仙房。笑一举、曾蒙十觞。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聊与领群芳。渐开到、江头野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