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家卜筑初无地,随分经营似有时。
多斫修篁终未忍,略存古柏更无疑。
画图且作百间计,入室犹应三岁期。
得到安居真老矣,一生歌哭任於斯。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诸子"指的是众多学派的学者,他们计划要建造自己的住所,并以图画的方式相互展示。诗人苏辙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安居乐业和追求理想的思考与感慨。
中文译文:
还家卜筑初无地,
随分经营似有时。
多斫修篁终未忍,
略存古柏更无疑。
画图且作百间计,
入室犹应三岁期。
得到安居真老矣,
一生歌哭任於斯。
诗意:
诗的开头表达了苏辙回到家中打算修筑住所,但却没有合适的地方。他以命运的安排为依据,认为自己的经营可能会有一天得到回报。然后诗人提到自己犹豫不决地砍伐了许多修长的竹子,但却不舍得砍伐那些古老的柏树。接下来,苏辙提到他计划以图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住所,并表示进入新居应该需要三年的时间。最后,他表达了对于获得安居的喜悦,认为自己真正老去时,将会为此而歌唱和哭泣。
赏析:
这首诗词以诗人个人的经历和心情为基础,抒发了对于安居乐业和追求理想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诸子"代表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而建造住所和以图画展示的意象,则象征了每个人在社会中建立自己的位置和展示自己的理念。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安居的过程中的困惑和选择,以及对于安居的渴望和喜悦,表达了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同时,诗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修篁与古柏、百间与三岁期之间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犹豫。诗中的"一生歌哭任於斯"表达了对于安居的珍惜和执着,诗人愿意为了追求安居而付出一生的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折射出人们对于安居和追求理想的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抉择。它既是一首描写个人心境的诗作,也触及到了人生的普遍主题,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平生虎力鼎可扛,愤气不作咸阳降。江东子弟累千百,谁知国士元无双。一夕楚歌四面起,伯图未就人怀邦。自古功业有再举,何不隐忍过乌江。
最怜半见或不见,更惜欲开犹未开。树远祗疑随水去,枝低还似傍人来。不堪小蕊樽前落,可忍残红砌下堆。著尽工夫春自去,不须风雨恶相催。
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闲居心不娱。驾言从友生。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嘉木凋绿叶。芳草纤红荣。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
授銊天教锦故乡,公心泉石不旂常。沙堤正自恐不免,野渡安能久退藏。羡子白刘从绿野,顾予鸡犬愧旌阳。衮衣会趁春风入,野服犹堪谒道傍。
帝膺永福,功靡声有。既尊圣父,亦燕寿母。怡怡在宫,大典时受。彤管纪之,天长地久。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