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官去空留鹤,山浮不见鳌。
竹林迎日净,槐木拥亭高。
乌噪知人至,蝉鸣觉口劳。
谁能饮堂上,解带不穿袍。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官去空留鹤,
山浮不见鳌。
竹林迎日净,
槐木拥亭高。
乌噪知人至,
蝉鸣觉口劳。
谁能饮堂上,
解带不穿袍。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长安王氏中的隐堂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离别和对自然山水的思念之情。官职离去后,只留下了一只孤独的仙鹤,山景浑浊不见神龟。竹林中的阳光洒落清净,槐树将亭子高高拥抱。乌鸦的叫声知道有人来了,蝉的鸣叫让人感到口干劳累。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够在隐堂上一起饮酒,解开束缚,不再穿着官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官员离开官场后的心境和对自然的向往。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虚荣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鹤象征着高飞远离尘世的意境,与官场的离别相呼应,而浑浊不见的神龟则暗示着对现实世界的失望。竹林迎接朝阳的景象给人以一片宁静和纯净之感,槐木拥亭的形象则显示了隐居之地的高雅和独特。乌鸦的叫声和蝉的鸣叫则对比了官场的喧嚣和自然的宁静,突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解脱束缚,不再受官场礼仪束缚的愿望,提出了在隐堂上共饮的邀请,表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间。

  • 《题永嘉黄仲炎文卷二首》

    龙泉笔绝文章熄,此作居然可贵珍。激处翻嫌董生缓,新来却笑退之陈。假令覆瓿无知者,尚可藏山待后人。外物区区均粪土,祝君爱取不赀身。

  • 《丙戍闰七月九日,与王必大登姑苏台,招王浚》

    始贺火流西,还嗟斗斜闰。余暑犹强颜,新凉颇难进。燥刚渴欲坼,焦卷秃如烬。炎官扶日毂,辉赫不停运。登临有高台,勇往得三俊。仍将王郎子,飞步凌劫仞。风从噫气来,云作坏山阵。乡如垂头鱼,忽已蛰虫振。空明晚逾清,更要孤月印。书生乃易与,俛仰更喜愠。凭阑天为高,举酒

  • 《和邱提刑寄湖南贾度支》

    何处多离感,山邮霁野光。清吟贯骚雅,远意属荆湘。霜树呈秋色,风兰生晚香。使轺偏倚望,摛藻寄回肠。

  • 《题叔夏乐谷》

    君知至乐本难名,何事犹令谷应声。植杖自锄园草绿,挂瓢时浥涧泉清。了无歌吹娱宾人,只有诗书养性情。却恐仁人尚蒿目,又须凭酒破愁城。

  • 《句》

    老龙拿空欲轻举,山灵地祗挽之住。

  • 《次雪峰空老韵二首》

    雪峰僧中龙,此道谁与共。萧然两伽陀,不举似大众。独贻茶山老,以当蒲塞供。岩花与涧草,信手拈来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