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溪光亭》

溪亭新雨余,秋色明滉漾。
鸟渡夕阳中,鱼行白石上。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溪光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溪亭新雨余,
秋色明滉漾。
鸟渡夕阳中,
鱼行白石上。

中文译文:
小溪边的亭子中残留着新雨,
秋天的色彩在水面上明亮荡漾。
鸟儿穿过夕阳的光中,
鱼儿在白色的石头上游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溪光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苏辙通过描述亭子旁的小溪、秋天的色彩、鸟儿和鱼儿的活动,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首句"溪亭新雨余"揭示了雨后的清新气息,暗示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秋色明滉漾"表达了秋天的景色在水中明亮、荡漾,给人一种明亮、活泼的感觉。

下两句"鸟渡夕阳中,鱼行白石上"则描绘了鸟儿穿过夕阳的光线,以及鱼儿在白色石头上游动的场景。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中不同生物的活动,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美的追求。它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生机,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美丽。同时,诗中的描写也反映了苏辙对细节的观察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诗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它展示了苏辙作为文学家的艺术才华,并传递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活力的讴歌。

  • 《渊明故址》

    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不见督邮人,祗闻解印事。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

  • 《送潘景仁之官岭外兼寄桂林从叔》

    夜衔舟尾昼联樯,齐发都门到楚乡。我欲尘埃投衮衮,君方湖海去茫茫。伤心客路逢寒食,回首家园但夕阳。想见步兵应访问,仲容无复竹林狂。

  • 《闻延平水沴》

    我是延平旧史君,忍闻水沴欲销魂。人言辛酉溪流涨,更减今年丈二痕。

  • 《杂咏一百首·漆室女》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 《中运使寄酒清明日到以诗谢之》

    芳樽到日恰清明,似与嘉辰默计程。拟助林园延胜赏,肯容桃李落繁英。老来官爵浑无味,閒里杯盘却有情。见说使车临岱麓,倘能相过共飞觥。

  •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