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传贤际,危言变法初。
纷纷看往事,一一验遗书。
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
西州不忍过,行哭便回车。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决策传贤际,
危言变法初。
纷纷看往事,
一一验遗书。
富贵终何有,
清贫只自如。
西州不忍过,
行哭便回车。
诗词的意境表达了苏辙对司马温公的怀念和追悼之情。以下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第一句“决策传贤际”,表达了在司马温公执政时期,他能够明智地做出决策,传承贤能之人,使国家得以繁荣的景象。这句诗意呼应了司马温公的卓越才能和领导力。
第二句“危言变法初”,暗示了司马温公在改革变法初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他敢于提出危险的言论,试图通过改革来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第三句“纷纷看往事,一一验遗书”,表达了人们对司马温公过去事迹的回忆和对他所留下文字的验证。这句诗意呼应了司马温公在治理时所体现出的智慧和才干,他所留下的遗书成为后人学习和验证的对象。
第四句“富贵终何有,清贫只自如”,反映了司马温公对财富和地位的淡漠态度。他认为财富和富贵并非人生最终的追求目标,真正的幸福在于保持清贫的心态和自在的生活。
最后两句“西州不忍过,行哭便回车”,表达了苏辙对司马温公逝去的悲伤和追思。他在西州停车下来,不忍过去,步行哭泣,然后再返回。
整首诗词通过对司马温公的回忆和追思,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改革精神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苏辙对司马温公的深深怀念和对他治理时期的景象的赞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