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覆西山三顷麦,一犁春雨祝天工。
麦秋幸与人同饱,昔日黄门今老农。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覆西山三顷麦,一犁春雨祝天工。
麦秋幸与人同饱,昔日黄门今老农。
中文译文:
白雪覆盖了西山上三顷(一顷约等于六百平方米)的麦田,犁耕的春雨祝福农夫。
在麦收的季节,我很幸运能与其他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如今我已经是个年老的农夫,曾经的宫廷黄门。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辙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丰收的感激之情。他描述了冬天的白雪覆盖了西山上的麦田,而春雨的降临则为这片土地的农耕工作带来了好运。诗人感慨自己能够与其他农民一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并表达了自己从曾经的宫廷黄门转变为现在的老农人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农耕工作的重要性。苏辙通过描述雪覆盖麦田和春雨降临的场景,展现了四季更替和大自然的力量。诗中的“一犁春雨祝天工”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认为农耕工作是与自然合作的一种神圣事业。
诗的后两句“麦秋幸与人同饱,昔日黄门今老农”则展示了诗人个人经历的变迁和对农耕生活的思考。诗人从曾经的宫廷黄门转变为现在的老农人,他认为能够与其他农民分享收获的喜悦是一种幸福。这种转变也体现了苏辙对农耕生活的认同和对平凡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五绝句形式呈现,字句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诗人传递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对平凡生活的颂扬。这首诗词以其朴素而深刻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