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中文译文:
从前在建城市,盐和酒的喧闹持续昼夜。
夏季的洪水担心天漏,冬天的雷声告知地偏。
妻儿每日向我告诉,为何不回故乡山。
我一来到朝廷,七年不知归还。
有一所住宅在均建城,志向依然如昔所言。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离开故乡到朝廷任职的心境和感受。诗人提到昔日在建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以及盐和酒的交易声音持续不断,暗示了故乡的热闹和熟悉的生活。诗中提到夏季的洪水和冬季的雷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天候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他思念家人的心情。

诗人的妻儿每天告诉他应该回故乡山,但他却迟迟不愿归还。这可能是因为他在朝廷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事业,且已经七年未回故乡。然而,诗人仍然保持着对寓所的依恋,并怀念过去的理想和志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故乡和朝廷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纷扰和矛盾。他思念故乡的山川和亲人,但又被朝廷的职务所吸引。诗中的盐酒喧闹和天候的描绘,增添了生动感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展示了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同时,他对朝廷的事业保持了执着和坚持,体现了一位忠诚的士人的精神。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使读者对他的心境产生共鸣。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事业的追求,道出了士人在社会进退之间的纠结与挣扎。

  • 《惜秋二首》

    诗到林头落叶时,眼前秋事已无几。何当领取秋容去,收拾诗囊带得归。

  • 《菜地》

    依然山泽一臞儒,幸有先畴与敝庐。闻说醉乡方弄印,不知堪拜小侯无。

  • 《次韵周公谨见寄》

    涪翁雪堂仙,分谊故不疎。投之孤芳篇,投之孤芳篇,托根岂云虚。报以蟠桃实,一尝千载余。洗髓嗫阆苑,

  • 《和潘豳老汉上属目》

    白云蒙山头,清川山下流。芳洲采香女,薄暮漾归丹。并蒂双荷叶,逢迎一障羞。持情不得语,大妇在高楼。

  • 《林附祖》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 《井泉》

    山溜碧泓澄,清甘归色味。傥逢张又新,应不落第二。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