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东皋十首》

壁间最好营丘笔,卧看三峰忆旧过。
梦入幽林小溪去,绝胜千骑向南柯。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东皋十首》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壁间最好营丘笔,
卧看三峰忆旧过。
梦入幽林小溪去,
绝胜千骑向南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晁补之在东皋山区的一系列景色和情感。他在壁间观赏着自己用最好的营丘笔描绘的画作,回忆起过去的经历。然后,他在梦中进入幽深的林间,沿着小溪漂流。最后,他形容自己的境遇超越了千军万马奔向南柯的壮丽场面。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色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东皋山区的深情和对过去的回忆。首先,作者提到壁间的画作,用最好的笔触勾勒出营丘的景色,展示了他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接着,他通过卧着观赏画作的方式,表现出他对这片山区的熟悉和亲近,同时唤起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回忆。这种回忆使他感到温暖和安慰。

然后,诗人进入了梦境,通过梦中的幻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林间,沿着小溪漂流。这里的幽林和小溪象征着宁静和自然之美,与作者内心的平和和追求相呼应。这种幻境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安宁。

最后,作者用"绝胜千骑向南柯"来形容自己的境遇。"绝胜"意味着超越一切,"千骑向南柯"描绘了壮丽的场面,暗示了作者在东皋山区的境遇和情感体验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这种形容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和自信,表达了他对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自豪。

总的来说,《东皋十首》通过对景色和情感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东皋山区的热爱和对过去的回忆,同时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和个人体验的追求。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抒发,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超脱的美感。

  • 《村居》

    独坐孤村日日风,土阶茅舍乱堆红。不知旧院深居地,凉叶幽花剩几丛。

  • 《句》

    卞子真赏季,庄生梦还怯。

  • 《敬赋大人竹林真隐之图》

    野草閒花竞赏音,萧然坐阅岁年深。当贞固日知高节,只静虚中见本心。何处乾坤无凤集,他时风雨有龙吟。向来七子皆充隐,不止山王累晋林。

  • 《感怀 其四》

    傍溪种篁竹,十年望成林。不图列货殖,愿布九夏阴。变化期为至,枝叶渐萧森。忽值桑田移,根苗竟沈沈。炙筠无事书,断节少赏音。东里已寂寞,空持岁寒心。

  • 《悼朝云诗(并引)》

    绍圣元年十一月,戏作《朝云诗》。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予既铭其墓,且和前诗以自解。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 《送襄锦二上人之鄞》

    春风湖上别,携手欲何之。细问重来日,那曾有定期。舟行江路水,锡挂海峰迟。若有东南使,相逢即寄诗。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