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东皋十首》

登登策策不须呼,时动圆荷触短蒲。
五步濠梁亦堪乐,相忘何必是江湖。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东皋十首》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登策策不须呼,
时动圆荷触短蒲。
五步濠梁亦堪乐,
相忘何必是江湖。

译文:
踏步行走,不需要大声呼喊,
时光流转,触摸着圆圆的荷叶和短短的蒲苇。
就算是在宽广的水濠上行走,也能感受到快乐,
何必非要追寻江湖中的名利权势而互相遗忘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自在的场景,表达了晁补之对物质追求和名利之争的淡漠态度。诗人以登策策行走的方式,体现了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不需要大声呼喊,自然而然地前行。他触摸到圆荷和短蒲,感受到了简单自然的美好。即使在五步宽的水濠上行走,也能找到乐趣。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相互遗忘的人们为何非要追求江湖中的名利权势呢?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物质追求和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赏析:
《东皋十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与人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名利追求的冷漠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的宁静与人情的纷扰相对照,彰显了诗人的清高情怀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整首诗凝练而意味深长,给人以诗意盎然、思绪悠远的感觉,展现出宋代文人的豁达和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

  • 《禁中赏芍药口占》

    千壶芍药霭祥云,一部箫韶合曲新。三圣临轩听歌舞,端知造物款留春。

  • 《千年调》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 《题参鸾阁》

    群山带雨阴云重,沧海连天水气昏。遥想真人乘铁舸,往来三岛鬼神奔。

  • 《感皇恩(西湖)》

    秋色满西湖,雨添新绿。一派烟光望中足。清香十里,书舸去来相逐。酒酣时听得,渔家曲。人道似郎,郎还第六。云水相逢未谙熟。晚来风静,闲浸几枝红玉。水神应不禁,江妃浴。

  • 《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参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烧。

  •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山月出华阴,开此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