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澹天云欲雨低,秋山人静鸟声稀。
似闻谷响飞黄叶,恐有孙登半岭归。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段吉先小景三首》是宋代晁补之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惨澹天云欲雨低,
秋山人静鸟声稀。
似闻谷响飞黄叶,
恐有孙登半岭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天空阴沉,乌云密布,似乎即将下雨。秋山静谧,鸟鸣稀少。诗人仿佛能听到山谷中回荡的声响,看到飘落的黄叶,心里不禁担忧孙登是否已经登上山岭的一半归来。
赏析:
晁补之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凄凉的秋天景象。诗中的天空和山谷都呈现出凄凉的气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和鸟的静默。这种对比使整首诗更加突出了秋天的寂寥和孤独感。
诗人通过描写谷响和飞落的黄叶,营造出一种隐约的声音和视觉效果,增加了诗词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此外,诗中提到的孙登半岭归,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寓言人物,也可能是诗人对他人的思念之情的投射。这种含蓄的表达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共鸣和诗意的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凄凉的描写,表达了秋天的静谧和寂寥。它引发了读者对孤独、离别和思念的思考,展示了晁补之独特的诗意和情感表达。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天之方虐,无然谑
船头饱钣看扬舲,忽作翻浆不反瓶。万死一生真是幸,九江三峡未尝经。尚收弃物乾坤大,薄恃阴功祖考灵。忧患偶来须理遣,可能为汝更星星。
墓道深衣自涕洟,分明入耳似闻诗。月征日迈求无忝,尽是临深履薄时。
文正三槐宅,延平六桂家。芝兰含露秀,雕鹗着风斜。螭首终簪笔,河阳且种花。乘时长得意,毋忘夜分茶。
白社多年井迳荒,有孙还复以诗昌。此怀愿识亦已久,兹日能识亦已久,兹日能来岂所望。萸后菊前霜错落,地长家远客凄凉。平生知己晦庵老,为我谈公遣座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