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

中文译文:
黄冠戴着的奇士,教导我在华池漱口。
在茅草檐下坚定地坐着,看见月亮垂挂在柳树之间。
水虫不时地浮出水面,细小的波浪像鳞片一样分布。
水流观察引起许多疑虑,内心的反思让我感到迷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晁补之在温池边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黄冠指的是晁补之自己,他是一个有学问、有才华的士人。华池是指温泉,漱华池表示他在温泉边上漱口清洁,这里可能有一层隐喻意味,表示他在这个环境中进行精神上的洗涤和净化。

诗人坐在茅草檐下,静静地凝望着夜空中的明月,看到月光洒在柳树间的景象。这一描写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水虫从水中浮出的情景,以及细小的波浪在水面上形成的鳞片状的景象。这一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敏感,也暗示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和对微妙之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水流的观察引发的种种疑虑和内心的困惑。由于水流的变化多端,不断流动,诗人的目光难以固定,视线无法聚焦。这里的水流也可被视为人生的变化和无常,诗人在观察自然景物的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诸多问题和困惑。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温池边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微小之美的观察,诗人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敏感洞察力。

  • 《送侍御帅夔府》

    西风动行色,诗景绕征鞍。赤甲悬危壁,黄牛泻急湍。猿声云背落,山势马头盘。天险须人守,毋辞蜀道难。

  • 《秋晚登古城》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 《幸秦川上梓潼山》

    乔岩簇冷烟,幽径上寒天。下瞰峨眉岭,上窥华岳巅。驱驰非取乐,按幸为忧边。此去如登陟,歌楼路几千。

  • 《早行遇雨》

    约得东风二月春,稍陪孤櫂晓溪行。酒能宽我三更梦,雨不饶人半日程。愁对梅残初话别,懒看桃艳欲欣荣。红尘未踏心先退,不是宵长故独醒。

  • 《望见灵山》

    旱後催科恼杀侬,且随尺一解而东。灵山忽近西山远,回首新吴一梦中。

  • 《早春夙兴》

    晓参横没月沉烟,寺鼓军刀隐隐连。初暖欲归池中地,剩寒犹属陇梅天。遥帷曙气春篝烛,病榻邪风袭贡绵。犹意王筠斋壁咏,玉蠩霏溜破霞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