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
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阑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金凤钩·春辞我向何处》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天告别了我,去了哪里?
奇怪的是,匆匆而来的风雨。
我戴着一朵花儿在头发上,
少了些欢乐,多了些悲恨,
无法设法阻止春天的离去。
每当春天回来,我总是懊恼地找不到它的去处。
我想试着去小花园里漫步,
那里有一丛红色的花草,
倚风含露而开放。
春天似乎从未离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春天的别离以及对春天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金凤钩"是一种头饰,用来点缀发髻。诗人用"金凤钩"来象征自己,表示他与春天的紧密联系。
在诗的开头,诗人询问春天去了哪里,表达了他对春天的追思之情。接着描述了突然而来的风雨,形容了春天的离去是如此匆忙和突然。诗人戴着一朵花儿在头发上,象征着他对春天的留恋和渴望。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感叹每次春天回来时自己总是找不到它的去处,表达了他对春天离去的痛苦和无奈。他希望能在小花园里漫步,欣赏那丛红色的花草,寄托了他对春天的向往和期待。诗人认为春天从未真正离去,暗示了春天的永恒和复苏。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渴望。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自然景物的美丽,诗人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以细腻的表达和意象描写,展现了晁补之独特的诗歌才华。
行路难,前有黄河之水,后有太行之山。车声宛转羊肠坂,马足蹭蹬人头关。白日叫虎豹,腥风啼狗犴,拔剑四顾使我摧心肝。东归既无家,西去何时还?行路难,重咨嗟。乞食淮阴市,报仇博浪沙。一剑不养身,千金徒破家,古来末际皆纷拏。行路难,多歧路。马援不受井蛙囚,范增已被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借问蓬莱水,谁逢清浅年。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朱宫紫贝阙,一旦作沙洲。八月还平在,鱼虾不用愁。
仁心均动植,风化正邦家。福庆方骈集,灵符尚辟邪。
拟去竹坞间,煎茶炷新料。从容二士谈,领会一语妙。
清要无因,举选艰辛。系书钱、须要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旅中愁,心中闷,部中身。虽抱文章,苦苦推寻。更休说、谁假谁真。不如归去,作个齐民。免一回来,一回讨,一回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