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舟容易。
行尽江南地。
南雁断,无书至。
怜君羁旅处。
见我飘蓬际。
如梦寐。
当年阆苑曾相对。
休说深心事。
但付狂歌醉。
那更话,孤帆起。
水精溪绕户。
云母山相砌。
君莫去。
只堪伴我溪山里。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千秋岁·叶舟容易》是宋代晁补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叶舟容易。行尽江南地。
叶船容易行遍江南地。
南雁断,无书至。
南方的候鸟已经断绝,没有书信传来。
怜君羁旅处。见我飘蓬际。
我怜惜你作为旅人的辛苦,看到我像漂泊的飘萍一样。
如梦寐。当年阆苑曾相对。
仿佛在梦中,那年我们曾经在阆苑相逢。
休说深心事。但付狂歌醉。
不必说深藏的心事,只倾诉狂歌与酒醉。
那更话,孤帆起。
更不必多说,孤帆已经起航。
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
清澈的小溪环绕着住所,山峦像云母一样砌筑起来。
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里。
请你不要离去,只愿你陪伴在我这溪山之间。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留恋之情。诗中以叶舟作为象征,借叶舟的容易行遍江南之意,表达了友人行旅的辛苦和离别的痛苦。南雁断、无书至的描写,强调了彼此之间的隔绝和无法联络的困境。作者怜惜友人的处境,希望友人能够见到自己,共同分享漂泊的经历。诗中的阆苑是古代宫殿的一种,表示过去曾有过亲近的时刻。诗词中流露出作者深藏的心事,但他选择了用狂歌和酒醉来排遣内心的痛苦,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眷恋。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友人不要离去,愿意与友人共同在这山水之间度过时光。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思念,透过叶舟的形象和离别的描写,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辛酸。通过山水的描绘和狂歌醉酒的意象,诗词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给人以清幽、离愁的感觉。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人们在离别中对亲人、朋友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豪情与情感的内敛。
天下事机别,朝廷局面新。台官迁不定,年号改何频。黜陟由明主,安危仗老臣。祖宗成宪在,即此是经纶。
何处曾移菊,溪桥鹤岭东。篱疏还有艳,园小亦无丛。日晚秋烟里,星繁晓露中。影摇金涧水,香染玉潭风。罢酒惭陶令,题诗答谢公。朝来数花发,身在尉佗宫。
飒沓睢阳涘,浮游汉水隈。钱飞出井见,鹤引入琴哀。李陵赋诗罢,王乔曳舄来。何当归太液,翱集动成雷。
介卢晓牛鸣,冶长谙雀哕。吾愿天耳通,达此音声类。群鱼泣妻妾,鸡骛呼弟妹。不独死可哀,生离亦多嘅。闽语既嘤咿,吴听了难会。宁闻闽人肉,忍作吴人脍。可怜登陆鱼,皦喁向人谇。人曰鱼口喑,鱼言人耳背。何当破网罗,施之以无畏。
白发麻衣破,还谯别弟回。首垂听乐泪,花落待歌杯。石路寻芝熟,柴门有鹿来。明王下征诏,应就碧峰开。
老翁终日饱还嬉,常拾儿童竹马骑。食为齿摇艰咀嚼,冠因发少易倾欹。鸟乌歌罢人谁问?咄咄书成自不知。堪笑残生似蒲柳,秋风未到已先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