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钱端明游南屏山》

新秋初变一天清,急雨仍添万木声。
山势不根空外起,湖光无际概来平。
锦衣应有徘徊恋,金地聊开燕乐情。
衰暮典城何所用,愿公云路羽翰生。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和钱端明游南屏山》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新秋初变一天清,
急雨仍添万木声。
山势不根空外起,
湖光无际概来平。
锦衣应有徘徊恋,
金地聊开燕乐情。
衰暮典城何所用,
愿公云路羽翰生。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南屏山秋天的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友人钱端明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清新和变化,以及雨声和山势的交融。他认为山势虽然高耸,却似乎没有根基,仿佛悬浮在空中;而湖光则展现出无边无际的平静。锦衣和金地指的是宫廷中华丽的服饰和华丽的宴会场所,诗人暗示了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钱端明典城衰老之境的思考,希望他能够追求自己的志向,展翅高飞。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新秋初变一天清,急雨仍添万木声,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声音。山势不根空外起、湖光无际概来平等形象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与变幻。锦衣应有徘徊恋,金地聊开燕乐情这两句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超越衰暮的境遇,追求自己的志向,实现人生的价值。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受,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其日雨闻姚黄开戏成诗二章呈子骏尧夫》

    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

  •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 《秋移宛丘牡丹植圭窦斋前作二绝不秬秸和》

    共我辞家似旅人,栽培莫怪倍殷勤。明年太昊城中色,来作齐安江上春。

  • 《雨土》

    丰凶不可问,疑入瘴乡春。高汉枯无润,刚风吹作尘。园林霜后色,樵牧雾中身。四望荒荒白,谁为洗日人。

  • 《六十六》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 《岁日赠拒非》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