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莫难於工写生,獐猿移得上幽屏。
相逢平野初惊顾,共向薰风适性灵。
引子昼游新草绿,啸群时望故山青。
可怜官省沈迷处,每到中轩顿觉醒。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和杨龙图獐猿屏》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画莫难于工写生,
獐猿移得上幽屏。
相逢平野初惊顾,
共向薰风适性灵。
引子昼游新草绿,
啸群时望故山青。
可怜官省沉迷处,
每到中轩顿觉醒。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画作的艰难和艺术追求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杨龙图的赞美和对写生艺术的思考。诗人认为,画作中最难的莫过于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而杨龙图成功地将獐猿移置于幽深的屏风之上,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造诣。诗人与杨龙图相遇于平野之上时,初次见到这幅画作,不禁心生惊艳之情。他们一起感受着和煦的春风,领略着自然的灵性。画作中的青山、蓝天、绿草都生动地呈现在他们眼前,令人陶醉。诗人感慨于官场的沉闷与迷失,但每当来到这幅画前,他都能突然醒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启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杨龙图和诗人的相遇,表达了对杨龙图的赞赏和对艺术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画作的描述,展现了杨龙图在写生艺术上的高超造诣,尤其是将獐猿移置于幽深的屏风之上,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灵性。诗人在画前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和自然景物的美丽,对此感到陶醉和赞叹。同时,诗人也对官场的迷失和沉闷有所感慨,但每当置身于画作之前,他都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从中得到启示。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艺术追求的热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悠然的感觉。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