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稼村诗帖》

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野人知。
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犊时。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稼村诗帖》是宋代蔡襄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的景象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以下是《稼村诗帖》的中文译文:

布谷声中雨满篱,
催耕不独野人知。
荷锄莫道春耘早,
正是披蓑叱犊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农村为背景,通过描绘农村的春天景象,表达了对农耕劳作的赞美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

首句"布谷声中雨满篱"描绘了雨水滋润下的农田,村庄中传来了布谷鸟的鸣叫声,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种农村的景象给人一种安宁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二句"催耕不独野人知"表达了农民们积极的耕作态度,即使是在田野中,也没有人能够独自知道他们的辛勤付出。这句话传递出一种默默无闻的努力和奉献精神。

第三句"荷锄莫道春耘早"告诫读者不要急于批评农民们过早开始春耕的行动。这句话中的"荷锄"指代农民们手持锄头耕作,暗示他们已经开始准备春耕。作者通过这句话传达了对农民们的理解和支持,他认为农民们的行动是恰当的。

最后一句"正是披蓑叱犊时"表达了农民们在春天奋发努力的状态。"披蓑"是指穿上蓑衣,"叱犊"意为驱赶牛犊。这句话描绘了农民们在春天的早晨,穿上蓑衣,带着锄头驱赶牛犊去耕地的情景。作者通过这句话展现了农民们春天劳作的决心和激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稼村诗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农村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勤劳劳作的赞美和敬意,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 《故致政参政大资张公挽词三首》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 《胡广文以直养名堂余举伊川之说问之往反数十》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 《晓过灵石》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 《春词》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 《怀甘叔异曲江庵寄叔异》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 《句》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