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头南北路,木兰船上往来人。
年华衮衮东流水,世事劳劳薄宦身。
回首天涯成远别,忘怀物外自相亲。
津亭共起忧时叹,重记津亭泪满巾。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江头别杜殿丞》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扬子江头南北路,
木兰船上往来人。
年华衮衮东流水,
世事劳劳薄宦身。
回首天涯成远别,
忘怀物外自相亲。
津亭共起忧时叹,
重记津亭泪满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扬子江畔别离的场景。诗人站在江头,看着南北方向的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乘坐着木兰船。岁月如水东流,世事繁忙,自己的官场生涯也是苦劳而薄弱的。回首望向遥远的天涯,离别已成定局,但自己对外物的忧虑已然淡漠,与自己内心的亲近愈加深厚。在津亭相聚时,大家共同抒发忧愁和叹息之情,诗人铭记在心,泪水满满地充盈巾帕。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疲惫和对内心情感的追求。诗中的江头、木兰船和津亭等景物,通过隐喻的手法,富有生动感,使诗情与现实景象相结合。诗人将岁月流逝和世事劳碌的主题与个人情感交融,抒发出对离别的深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给人以深思。
此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迁。诗人通过回首天涯,将离别的遥远和自己内心的亲近相对照,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冷漠和对内心世界的渴望。这种对比凸显了人与世界的矛盾和诗人对内心自由与真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情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和对内心真实的追求,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烟渚春融岸碧绡,采兰人竞唱离骚。曲终翻作无生调,听著愁魂似雪消。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直内苦吟今贾孟,自然近作欲韦陶。曩时场屋犹无恙,前辈科名许独高。诗句孰能传海内,官衔仅足诧儿曹。雁门太守何为者,为道深衣胜紫袍。
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万物莫移三载志,屋上有漏中无愧。蛇容有识宁受欺,鹤固非凡岂容伪。蛇为仰向鹤俯临,吾乡人始知吾心。朝誉未知乡誉重,人知不似天知深。
拟吊英雄酒一觞,二公什胆一冰霜。金人未殄将军死,宋事无成国土亡。湖上黄埃寒柏惨,沙场青血夜燐光。生刍一束新亭泪,千古兴亡说未央。
硖内收多雨,沙边惨积阴。龙吟殷地远。虹饮入江深。不作山林林去,非忧荆棘侵。经年困奔走,无力更登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