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质纯苍理緻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徐虞部以龙尾石砚邀予第品仍授来使持还书府》是宋代文学家蔡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徐虞部邀请我到他的书房,让我品尝他的龙尾石砚。他亲自送来使者,将砚台交给我,我将其还给了书房。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场景,诗人蔡襄被徐虞部邀请到他的书房,徐虞部以龙尾石砚作为礼物向蔡襄示好。蔡襄赞美了这块石砚的材质纯净、苍老、精致,同时指出它的锋芒已经磨尽,墨水无声。然后诗人向徐虞部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表示他愿意将这份礼物带回去,并且愿意为徐虞部效劳,就像相如曾经为秦国奉献了十五座城池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表现了作者对徐虞部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同时通过描写龙尾石砚的特点,展示了蔡襄对文房四宝的热爱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诗中所提到的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为了保全越国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十五座城池,成为古代忠诚和奉献的典范。蔡襄以相如为比喻,表示自己愿意为徐虞部尽心尽力,将这份友谊和情谊传承下去。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蔡襄对徐虞部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同时通过与历史典故的联想,使诗词更富有深意。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士人之间的交往和礼数,同时体现了作者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层层楼阁捧昭回,元是钱王旧战台。山色不随兴废去,水声长逐古今来。年光似月生还没,世事如花落又开。多少英雄无处问,夕阳行客自徘徊。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广陵河上路,炀帝昔曾过。不见琼花发,犹传《玉树》歌。台荒衰柳在,宫废乱萤多。欲问前朝事,悲风起夕波。
帝里风光二月新,西湖几队踏青人。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或是或非尘里事,无穷无达醉中身。五陵年少夸豪举,寂寞诗家戴叔伦。
满合圆如玉箸匀,一开喜气顿生春。非君与我谁知味,俗客惟夸嗜八珍。
明艳注秋波。轻松绾髻螺。怕逢人、先敛双蛾。怯雨羞云情未稳,佳会少,远离多。梁绕忆清歌。兰舟肯再过。为他垂泪染香罗。欲倩鳞鸿将锦字,知别后,意如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