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烧香繐帐前,几多幽怨入危弦。
谁知千载台倾后,何处西陵有墓田。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铜雀妓》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蔡襄。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五烧香繐帐前,
几多幽怨入危弦。
谁知千载台倾后,
何处西陵有墓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动人的场景,诗人蔡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铜雀妓的悲凉遭遇和深情心事。
首句"十五烧香繐帐前"中的"十五"指的是农历十五日,即月圆之夜,同时也象征了女子的年少之时。"烧香"意味着她在宴会中为自己祈求好运和保护。"繐帐前"则暗示她的身份是一位受宠的宫廷妓女,她在华丽的帐幕之前,独自面对着自己的命运。
接下来的两句"几多幽怨入危弦"表达了铜雀妓内心深处的悲伤和忧愁。"幽怨"意味着她内心的哀愁和忧伤,而"危弦"则是指古代乐器琴的弦,暗示她的心弦即将断裂。这两句诗意深沉,透露出铜雀妓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谁知千载台倾后,何处西陵有墓田"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兴衰的思考。"千载台"指的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宫殿,而"倾后"则表明它已经坍塌。"西陵"是古代葬墓的一种说法,暗示着铜雀妓已经逝去,而她的墓地也无从寻觅。这两句揭示了岁月更迭和人事易逝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个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展示了蔡襄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思。通过描绘铜雀妓的遭遇和表达对历史的反思,诗人唤起了读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共鸣,引发人们对生死和命运的思考。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