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树五树啼寒猿,一声两声落耳根。
吾疑耳到猿啼处,却是猿声随风奔。
猿声不悲亦不怨,吾亦於世何所恋。
夜深月白风籁寒,听此忽然毛骨换。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诗词:《听猿》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三树五树啼寒猿,
一声两声落耳根。
吾疑耳到猿啼处,
却是猿声随风奔。
猿声不悲亦不怨,
吾亦於世何所恋。
夜深月白风籁寒,
听此忽然毛骨换。
中文译文:
三树、五树中寒冷的猿猴啼叫,
一声、两声回荡在耳边。
我以为猿猴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
实际上是猿猴的声音随风奔跑。
猿猴的声音既不悲伤也不怨恨,
而我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何所依恋。
深夜里,皎洁的月亮和凉风吹拂,
听到这声音,忽然感到寒意侵袭。
诗意和赏析:
这首《听猿》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听闻猿猴的啼叫所引发的感受。诗中,猿猴的啼声通过树木传入诗人的耳朵,但实际上猿猴的声音并没有停留,而是随风飘散。猿猴的啼叫既不悲伤也不怨恨,这与诗人对世俗的情感和执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对猿猴啼声的描绘不仅仅是感官的体验,更是内心的共鸣。他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依恋之处,意识到自己与猿猴的声音一样,没有悲伤和怨恨,没有执念和纠结。夜深人静时,月光和风声共同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诗人在此刻听到猿猴的声音,感受到一种突如其来的寒意,这种感觉使他的身心产生了震颤。
整首诗通过对猿猴啼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世间纷繁扰攘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人以猿猴声音的随风而逝作为隐喻,表达了对于人世间繁杂事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于纷扰世事的冷静观察。这首诗唤起了读者对于内心深处的寂静与超脱的思考,以及对于世事的一种超越性的认识。
风起秋河吹旆旌,林梢初日露微明。壤歌接野知尧力,水害横堤想禹平。无数焚香迎使节,不妨傍辔问农耕。江湖未敢生归兴,为恋车茵每侍行。
醯鸡伺晨驾蚊翼,毫端棘刺分畛域。蛛丝结构聊荫息,蚁垤崔嵬不可陟。
木犀花正盛,吹入满楼香。不是人无寐,焉知夜已长。树鸣秋雨急,潮过海天凉。自觉衣裘少,侵寻近肃霜。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上清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间。昨夜紫微诏下。急唤天书使者。令齎瑶检降彤霞。重到汉皇家。
浩荡风云气,英雄虎豹姿。飞霜看下令,甘雨望兴师。破的千人骇,横戈万马驰。虎豹开列校,龙节镇边陲。城晓霜清角,天秋月满旗。山河百战外,人物再生时。细柳春营肃,崇莲夜漏迟。威行知不犯,事定契无为。公议皆归德,深恩欲颂诗。自惭生也晚,况复数逢奇。李早汾阳识,苏求
嫩黄酽白媚秋晖,正坐清霜一夜飞。似怯晓来天气冷,一时都换紫罗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