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呢喃君得知,深谈实相妙难思。
久参贝叶云何梵,一见桃花更不疑。
一物言无也大奇,如何半夜却传衣。
於知见处生知见,在是非中起是非。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春夕与西林老月下坐二首》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第一首:
春夜与西林老人月下相坐,
燕子低声呢喃,你知道吗?
我们深入谈论实相的妙妙之处,
却难以思索其中的奥妙。
长久以来,我参悟贝叶的云雾何等梵高,
但是一见到桃花,我就不再怀疑了。
第二首:
有一样事物,它可以说无言,
这实在是非常奇妙的。
然而,在半夜间却可以传递信息,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认知与见解的地方,产生了认知与见解,
在是与非的争辩中,引发了是与非的思考。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夜与西林老人在月光下相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之间的关系和沟通的思考。诗中提到燕子呢喃、参悟贝叶和桃花的经历,揭示了人们对于实相、自然界和人生的理解和认知。诗人通过对于一物言无的奇妙之处的描述,反思了人类语言与沟通的局限性,以及在不同情境下信息传递的灵活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隐喻的语言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和认知过程。通过燕子、贝叶和桃花等形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界和人生奥秘的感悟和思考。诗中的一物言无和半夜传衣等情景,突出了信息传递的神奇之处,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于认知与见解的生成和变化。整首诗意蕴深远,引发人们对于言语、认知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雪絮飘池点绿漪。舞风游漾燕交飞。阴阴庭院日迟迟。一缕水沈香散后,半瓯新茗味回时。_闲万事总忘机。
去年犯雪到西湖,眼见梅花玉立孤。今岁定无牢落叹,君诗清绝似林逋。
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绝巘。余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君言西山顶,自古流白泉。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不愧惠山味,但无
一琴一鹤一扁舟,南北东西更九州。一曲湖山真得计,半生交结尽清流。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金齑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自従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厨中蒸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山东喜食粟饭,饮酸酱。)柘罗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