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是瑶台翰墨仙,操觚弄椠玉皇前。
翻云为墨海为砚,一片寒空如雪笺。
兔豪象管用不得,倒蘸昆仑醉钩画。
当年染罢八角芒,金阙上章求放逸。
三峰坐断江南天,临汝城头苍苍然。
状如笔架翠起伏,与吾阁笔齁齁眠。
山灵惊呼猿鸟乱,清魂复被风吹散。
起来叫问山前人,几度松枯白石烂。
白玉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爲后,改今名。字白叟、以閲、衆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蠙菴、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师事陈楠学道,遍歷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全真教尊爲南五祖之一。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爲《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爲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干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干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爲一卷。
《笔架山》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位文人仙境的心情和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是居住在瑶台的文人仙境,
在玉皇面前写字和玩弄笔架。
将云翻成墨,将海化作砚,
一片寒空像一张雪白的纸。
兔子和象管都无法使用,
只能倒着蘸昆仑山的美酒,醉醺醺地画画。
当年染满了八角芒的笔尖,
希望我在金阙上章中寻求自由。
三座峰峦坐落在江南的天空,
在你的城头上,苍苍然地耸立着。
形状像翠绿的笔架起伏,
与我这座阁楼的笔一同沉睡。
山灵惊呼,猿猴和鸟儿四处乱飞,
我的清魂又被风吹散了。
我站起来叫问山前的人们,
几次松枯,白石又烂烂如故。
诗意和赏析:
《笔架山》通过描绘自然山水与文人境界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诗中的瑶台、玉皇、翻云为墨、海为砚等形象,展示了作者在仙境中创作的神奇景象和超凡能力。诗中的笔架山象征着文人的境界,山形起伏如翠绿的笔架,与作者的笔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联结。作者在山上倚坐,与笔共同入眠,表达了他与文学创作的融合和倾心投入。
诗中还描绘了山灵惊呼、猿猴鸟儿乱飞的景象,以及作者的清魂被风吹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呼唤山前的人们,询问山林的变化,以松枯和白石的状态来暗示人生的变幻和无常。
整首诗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文人情怀、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雅致与深邃。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