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引镜》

水白深还黑,山黄远自青。
纷然无定色,何者是真形。
不坏只太极,长存惟六经。
莫疑晨镜裹,黳漆换星星。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引镜》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白深还黑,
山黄远自青。
纷然无定色,
何者是真形。
不坏只太极,
长存惟六经。
莫疑晨镜裹,
黳漆换星星。

诗意:
这首诗词以镜子为主题,表达了镜子的特性和象征意义。诗人通过描绘水和山的颜色变化,表达了镜子反射事物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众多的映像中,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形象。接着,诗人提到了镜子的材质,称它们不会腐烂,只有太极符号和经书等可以永久存在。最后,诗人劝告人们不要怀疑晨曦中的镜子,因为它们可以改变黑暗的外表,变成璀璨的星星。

赏析:
《引镜》通过运用景物描写和比喻手法,将镜子的特性与人生的哲理相结合,呈现出深刻的意境。诗中的水白和山黄,用来形容镜面反射的模糊不定之态,暗示了人生中的多变和无常。而诗句中的“不坏只太极,长存惟六经”,则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将镜子与道家的太极和儒家的经书相联系,强调了它们的永恒价值。

最后两句“莫疑晨镜裹,黳漆换星星”,以寓言的方式描绘了镜子的神奇变幻。晨曦中的镜子可以改变自身的外表,从黯淡的黳漆变成明亮的星星,这种转变象征着人们在面对黑暗和困境时,可以通过镜子般的智慧和洞察力,找到希望和光明。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镜子的特质和象征意义,探讨了人生的真实性和变幻无常的本质。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思维和明晰的观察力,以及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使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

  • 《宿宜兴禅房》

    冬当月初后,天欲试霜时。永夜绝人语,新寒听雁知。壮心忧国在,老计入山宜。莫作邯郸梦,萧萧鬓已丝。

  •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颂美驰千古,钦贤仰大猷。晋公标逸气,汾水注长流。神与公忠节,天生将相俦。青云本自负,赤县独推尤。御史风逾劲,郎官草屡修。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出入交三事,飞鸣揖五侯。军书陈上策,廷议借前筹。肃肃趋朝列,雍雍引帝求。一麾俄出守,千里再分忧。不改任棠水,仍传

  • 《次韵黄泽简亭》

    使者旌麾开书阴,幽亭万个竹竿深。月乘佛界生清影,风入僧垣作好音。活国五年持节手,补天三尺转圜心。召还有命方乘传,莫遣幽人气象侵。

  • 《春日江次》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 《春日游嘉陵江》

    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行看芳草故乡远,坐对落花春日长。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 《太常引 再用旧韵,寄紫清》

    诗成春草梦池塘。相忆托玄香。常记饮仙房。笑一举、曾蒙十觞。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聊与领群芳。渐开到、江头野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