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深碧上春衫,无限春怀岂易谭。
随手去来拈放一,到头得失暮朝三。
日烘花气通玄牝,雨洗山光涨蔚蓝。
熟听五更晴哢好,不须多恨罢朝参。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谨和老人明朝中春二首》是宋代洪咨夔所写的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淡黄深碧上春衫,
无限春怀岂易谭。
随手去来拈放一,
到头得失暮朝三。
日烘花气通玄牝,
雨洗山光涨蔚蓝。
熟听五更晴哢好,
不须多恨罢朝参。
译文:
浅黄色与深碧色组成的春天衣裳,
无限的春意怎么能轻易言谈。
随手拈来又放去一些,
到最后得失已经黄昏三次。
阳光炙烤花香弥漫,
雨水清洗山光涨蔚蓝。
熟悉地听着五更鸟鸣的清脆,
不必多恨,罢了朝廷的参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朝初春的景色和老人的心境。诗中以色彩和自然景观来描绘春天的美丽和丰富,同时表达了老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朝廷生活的厌倦。
赏析:
1. 诗词运用了色彩描绘,将淡黄和深碧两种颜色形容为春天的衣裳,展现了春天的靓丽和多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2. 通过"随手去来拈放一,到头得失暮朝三"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流转之快,同时也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3. 描述了明朝初春的自然景观,阳光照耀下花香四溢,雨水洗涤后山光变得更加明亮和蔚蓝,传达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4. 最后两句表达了老人对于朝廷生活的厌倦,不再需要过多地参与其中,享受宁静与自在。五更的鸟鸣清脆悦耳,让人心生喜悦,不再有怨恨和牵挂。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天和老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情的变迁,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世俗的疲倦,透露出一种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夜泊青山渚,朝登采石矶。蜀雪应消尽,吴船犹未归。五湖花正落,三江莺乱飞。同行王主事,此日亦沾衣。
树头玄衣郎,神爽声复清。睡先万目觉,起对残月星。悯世耽睡昏,体秽神不灵。招使离衽席,啼呼每丁宁。幽人最怜汝,未旦起坐听。荒山多嘉树,春尽故园情。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相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秋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净,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恒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维南有山,于彼会稽。作镇在昔,神则司之。厥有旧典,以祀以时。百味维旨,灵其燕娭。
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风云助开泰,河渭荡腥臊。日避挥戈勇,山齐积甲高。煌煌祖宗业,只在驭群豪。
拦武容台彼一时,溪乡重幸得追随。鸥前心事沧浪影,梅下吟情汗漫期。感慨中年无近别,徘徊明月有相思。殷勤劝醉阳关晓,受尽耶歈只自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