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谒千秋节,攀援万岁藤。
山明松戴雪,涧涩石怀冰。
清壮髯还戟,酸癯面亦棱。
暖寒能破戒,珍重虎溪僧。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丙戌天基节自至道宫趋宝福院寒甚》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朝谒千秋节,
攀援万岁藤。
山明松戴雪,
涧涩石怀冰。
清壮髯还戟,
酸癯面亦棱。
暖寒能破戒,
珍重虎溪僧。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冬日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物的感受,以及对修行者的敬佩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日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山明松柏覆盖着洁白的雪,溪涧中的石头被冰冻着,展现了严寒的自然景观。这些景物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冰冻的气氛。
诗中还描绘了几位人物形象。清壮的髯(指胡须)和手持戟的人物,以及面色苍癯(消瘦)而棱角分明的人物,可能是在描述勇士或战士。这些形象通过对比凸显了冬天的严寒,暗示了他们在冬天中的坚韧和勇敢。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敬佩和珍重之情。他赞美修行者能在严寒的冬天坚守戒律,尤其提到了虎溪僧,暗示他们是修行中的佼佼者,值得尊敬和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寒冷和艰苦环境的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勇士和修行者的敬佩之情。这种对冬天严寒的描绘和对勇气与坚韧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和赞美。
雪絮飘池点绿漪。舞风游漾燕交飞。阴阴庭院日迟迟。一缕水沈香散后,半瓯新茗味回时。_闲万事总忘机。
去年犯雪到西湖,眼见梅花玉立孤。今岁定无牢落叹,君诗清绝似林逋。
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凄凉吴宫阙,红粉埋故苑。至今微月夜,笙箫来绝巘。余妍入此花,千载尚清婉。怪君呼不归,定为花所挽。昨宵雷雨恶,花尽君应返。君言西山顶,自古流白泉。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不愧惠山味,但无
一琴一鹤一扁舟,南北东西更九州。一曲湖山真得计,半生交结尽清流。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金齑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自従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厨中蒸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山东喜食粟饭,饮酸酱。)柘罗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