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传子文》

渔子牧儿谈笑新,先生胜日步湖漘。
沙边忽见长身士,头上仍欹折角巾。
豺虎不能宽远俗,山川终要识诗人。
芦丛如画斜阳里,拄杖相寻无杂宾。

作者介绍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赠传子文》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渔子牧儿谈笑新,
先生胜日步湖漘。
沙边忽见长身士,
头上仍欹折角巾。
豺虎不能宽远俗,
山川终要识诗人。
芦丛如画斜阳里,
拄杖相寻无杂宾。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景象。渔夫和牧童在湖边畅谈,他们带来了新鲜的笑语。与他们相比,出现了一位身材高大的先生,他的头上依然佩戴着倾斜的角巾。他超越了一般人的庸俗,山川最终会认识到他是一位诗人。在斜阳的光影中,芦苇丛中的景象如同一幅画卷,他们相互拄着拐杖,相伴而行,没有其他杂人打扰。

赏析:
这首诗词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田园景象。渔子和牧童代表了田园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他们的谈笑声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位长身高大的先生,他身份高贵,仍然保持着诗人的形象,佩戴着角巾。他不受庸俗之累,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中提到的豺虎和山川,象征着世俗和自然界的力量,它们终将认识到真正的诗人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通过描绘芦苇丛中斜阳的景象,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画面,给人以宁静、和谐和美好的感受。诗中的拄杖和相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他们相互陪伴,没有其他杂人的干扰,彼此共享这片宁静的乡野。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诗人的超越凡俗的境界。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谐和纯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对诗歌和诗人的崇尚和赞美。

  • 《樵人十咏·樵谿》

    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 《登女郎台》

    女郎名字本风流,好与州人作胜游。倘使此台呼丑女,汝阴城里一荒丘。

  • 《句》

    浪痕自记岑彭□,冈势云依陆抗城。

  • 《晓行板桥村》

    水关西路听鸡鸣,岭月初沉晓雾平。人响间闻茅店语,马蹄连上板桥声。悠悠渐喜乡山近,琐琐偏知旅态生。更下长陂说徒侣,天明须趁及先行。

  • 《郑检法久病将起以诗速之》

    诗人贪睡费朝衙,卧看香奁晖碧鸦。已向中秋阻丹桂,莫教重九负黄花。曈曈初日关农事,冉冉闲情近物华。已辨作糕寻故事,速来同醉落鸟纱。

  • 《读唐人愁诗戏作》

    少时唤愁作底物,老境方知世有愁。忘尽世间愁故在,和身忘却始应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