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山中人,尺一唤起趋埃尘。
君为边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朝来爽气如有期,送我凭轩一杯酒。
丈夫已忍猿鹤羞,欲去且复斯须留。
西峰木脱乱鬟拥,东岭烟破修眉浮。
主人爱客山更好,醉里一笑惊蛮州。
丁宁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当送客。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遥碧轩作呈使君少隐时欲赴召》
我本山中人,尺一唤起趋埃尘。
君为边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朝来爽气如有期,送我凭轩一杯酒。
丈夫已忍猿鹤羞,欲去且复斯须留。
西峰木脱乱鬟拥,东岭烟破修眉浮。
主人爱客山更好,醉里一笑惊蛮州。
丁宁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当送客。
【中文译文】
我本是山中的人,一声唤就起身匆忙。
你作为边城的守卫,心意邀请山峦进入窗户。
早晨来临,清爽的气息仿佛有所期待,送给我凭轩之上的一杯酒。
作为丈夫,我已经忍受了像猿猴和鹤鸟一样的羞辱,虽然想去,但也应该留下来一会儿。
西峰的树木脱落乱簪发,东岭的烟雾破碎修眉浮动。
主人喜欢客人,山峦更美好,畅饮之中一笑惊动了蛮州。
清静的云雨请不要担忧,明天青山将会送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陈与义创作的,通过一种遥远而清新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别离之苦。
诗人自称山中人,表明自己独立于尘世之外,有一种与山水相依的生活态度。他以一种近乎呼唤的方式,即使只有一声召唤,也会立刻离开山中的宁静,赶赴尘世的繁忙。
诗中的“使君”指的是诗人的友人,他是一位边城的守卫,但他却思念山水之美,想邀请山峦的景色进入窗户之中,以此来弥补城市的荒凉。
诗中描绘了早晨的景象,清新的空气仿佛预示着一种期待,使诗人感到愉悦。使君为了表达自己的情谊,送给诗人一杯酒,此情此景使得诗人对离别产生了矛盾的心绪,他称自己为“丈夫”,已经忍受了像猿猴和鹤鸟一样的羞辱,暗示着他将要离去。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西峰的木头脱落、东岭的烟雾破碎等形象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动荡和不舍。诗人提到主人爱客人,山峦更美好,这里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以及山中生活的宁静和恬静之美。
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的离别之情,他安慰主人不要担忧,明天他将踏上归途,回到青山之中。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了作者对离别的矛盾情感和对山水的深深眷恋。作者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对山水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以思乡、离别之苦的共鸣,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感和生活态度。
向来不识中团寺,一自移家得屡过。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惟看万树谷,不见一枝开。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尝令湖城,晚得儿子古桂,因为赋此添盆瓣喜万家传。满意掷金钱。仙果休嗔生晚,灵椿最得春偏。隆颅犀角,丹砂一指,玉润松坚。看取翰林枝叶,却如东海当年。
风摇北斗柄欲折,雨溢天河浪正生。一盏昏灯北窗下,腐儒未辍读书声。
江南冬十二月,溪上梅三两花。载取小舟香影,月明自棹回家。
雪睛风劲晚来冰,楼上奇寒病骨惊。雀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坐久天容却温丽,一弯新月对长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