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观江涨》

涨江临眺足消忧,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併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

作者介绍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观江涨》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涨江临眺足消忧,
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併翻孤日去,
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杂怒争新穴,
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为一官妨快意,
眼中唯觉欠扁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观赏涨潮的情景。他站在江边,倚着拐杖,眺望着涨潮的江水。涛声如山,波浪翻滚,一轮孤独的太阳逐渐西沉,两岸的码头被波涛所吞没。不同的动物,如鼋鼍(指乌龟和鳖)争夺新的巢穴,鸥鹭被涨水吓飞,失去了它们熟悉的栖息地。诗人认为,担任官职可能会干扰他的快乐,他只想坐在小舟上,自由自在地欣赏这壮观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江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水涨潮的景象,给人以宏大、磅礴的视觉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如"叠浪併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使人仿佛置身于涨潮的江面之上,感受到波涛汹涌的气势。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动物的行为,如鼋鼍争夺新穴,鸥鹭惊飞失去故洲,凸显了涨潮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两句"可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的向往,认为官职可能会束缚他的心灵追求,他更愿意坐在小舟上,以最简单的方式欣赏自然的美景。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基调,通过描绘江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简练,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这首诗词展示了陈与义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 《宴章光远宅》

    薄暮沐时雨,凌朝陟崇山。泄云去复来,流水清且闲。褰裳俯茅屋,高论激晴澜。层轩既显敞,好鸟鸣间关。开樽意殊乐,剧饮未言还。何当脱尘鞅,共卧青松间。

  • 《鹧鸪天》

    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 《忆王孙》

    五陵无树起秋风。千里黄云与断蓬。人物萧条市井空。思无穷。惟有青山似洛中。

  • 《寒雀》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 《眉峰水陆寺》

    贪观眉妩翠,舣棹碧云间。萧寺前临水,丁家旧住山。苔深僧迹静,松冷鹤巢鳏。拜手先祠下,奔驰觉汗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