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夜有声,连林杏花落。
海棠已复动,寒食岂寂寞。
人间有此丽,赴我隔年约。
花叶两分明,春阴耿帘幙。
东风吹不断,日暮胭脂薄。
何可无我吟,三叫恨诗恶。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着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爲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爲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復爲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爲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爲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爲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爲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海棠》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海棠》
春雨夜有声,连林杏花落。
海棠已复动,寒食岂寂寞。
人间有此丽,赴我隔年约。
花叶两分明,春阴耿帘幙。
东风吹不断,日暮胭脂薄。
何可无我吟,三叫恨诗恶。
中文译文:
春天的夜晚,春雨声声,连绵不断,林中的杏花纷纷落下。
海棠花已经复苏,寒食时节怎能寂寞。
人世间有这样美丽的景象,使我心向往之,期盼明年再相约。
花瓣和叶子互相辉映,春天的阴影笼罩着帘幕。
东风吹拂不停,夕阳西下时胭脂薄淡了。
怎能没有我吟咏的声音,三声呼唤,表达了我对诗歌的痴迷和恨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春雨细密的声音和连绵不断的雨声。陈与义通过描写春雨夜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
诗中出现了海棠花,它在诗中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复苏。作者提到海棠已经复动,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与此同时,寒食时节的寂寞也被打破。这里寒食指的是清明节前的寒食节,传统上是一个寂静和忧伤的节日。然而,海棠的盛开使得寒食节不再寂寞。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如此美景的向往,希望明年再次相约,见证海棠花的盛开。诗中提到花瓣和叶子相互辉映,春天的阴影笼罩着帘幕,展示了春天的美妙和神秘感。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渴望和恨意。他说东风吹拂不断,夕阳西下时胭脂薄淡了,意味着时光流转,美好的事物也会逝去。作者希望自己的吟咏声能永远存在,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夜晚和海棠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和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产生共鸣。
南北由来地气偏,凌寒松柏但苍然。逾淮种橘今为枳,岂比中人性易迁。
江头三月清明。柳风轻。巴峡谁知还是、洛阳城。春寂寂。娇滴滴。笑盈盈。一段乌丝阑上、记多情。
圣运关天纪,龙飞古帝基。振摇三蜀地,耸发万年枝。出震同中古,承乾动四夷。恩颁新命广,泪向旧朝垂。大宝归玄谶,殊祥出远池。法天深罔测,体圣妙难知。俭德为全德,无思契十思。丕图非力致,英武悉天资。正直方亲切,回邪岂敢窥。将排颇与牧,相得稷兼夔。盐出符真主,麟来
礟车亭午作云头,喜雨亭前黍徐秋。但得人间瓯寠满,等閒万虑一时收。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南病使君。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