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静相依,清香暖更飞。
笑从风外歇,啼向雨中归。
江令歌琼树,甄妃梦玉衣。
画堂明月地,常此惜芳菲。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梨花》
素质静相依,
清香暖更飞。
笑从风外歇,
啼向雨中归。
江令歌琼树,
甄妃梦玉衣。
画堂明月地,
常此惜芳菲。
中文译文:
清雅的梨花相互依偎,
清香暖意更加飘逸。
欢笑从风的外面停歇,
哭泣归于雨中回归。
江令歌唱琼树的美景,
甄妃梦见玉衣飘飞。
画堂明亮如月的地方,
常常怀念这美丽的芳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梨花的美丽和娇媚。诗人通过描写梨花的静谧和相互依偎的景象,表达了梨花清雅的气质。梨花散发出清香,温暖的气息在空中飘扬,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诗中出现了笑和啼的对比,笑从风外歇,啼向雨中归,表达了梨花的生命力和柔情。梨花在风中欢笑,但也会在雨中哭泣,展现了花朵的生命起伏和情感变化。
诗人还通过提及江令、甄妃和画堂明月等元素,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文化背景。江令歌唱琼树,甄妃则梦见玉衣,这些都是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人物,与梨花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氛围。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梨花的钟爱和怀念之情。画堂明亮如月,象征着高雅的环境和纯洁的情感,诗人常常在这里怀念梨花的美丽。整首诗描绘了梨花的优美和生命力,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和文化意象,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追求。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骑吏排龙虎,笙歌
石槛山前吉驷游,故乡霞锦遍林丘。只今东府空遗庙,露立唐碑老树秋。
霜花一夜白,风叶满村黄。欲出岁华老,相思江水长。留枝庶鹊户,存蜜补蜂粮。想见山行处,开窗新酒香。
离离双鬓似秋蓬,惯逐沙鸥与断鸿。漂母矶头春水阔,扁舟何处系东风。
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一落风尘下,方知为吏难。公事与日长,宦情随岁阑。惆怅青袍袖,芸香无半残。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往往簿书暇,相劝强为欢。白马晚蹋雪,渌觞春暖寒。恋月夜同宿,爱山晴共看。野性自相近,不是为同官。
挥犀闻妙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