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坐深林,不欲人求见。
隔岸谁品弦,数声拖白练。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拖白练》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湖畔众禽鸟纷纷,常被人们俗称为“拖白练”。
盘石坐于深林中,它不愿与人相见。
在对岸,有人品味琴弦,发出几声拖拽的音韵。
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湖边的景色和一种被人们称为“拖白练”的鸟类。首先,诗中提到的“湖上众禽鸟纷纷”表明湖边有很多禽鸟在飞翔。然而,这些禽鸟却以“拖白练”为俗称,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飞行方式或外貌与拖白练有些相似。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个隐居在深林中的盘石。这块石头不愿意与人们见面,它保持着一种隐蔽的姿态。最后,作者提到在对岸有人弹奏琴弦,发出几声拖拽的音韵。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在湖的对岸,有人在欣赏这些禽鸟的飞行,并将其与琴弦的音乐进行联想和比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湖上的禽鸟和隐居的盘石,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色和动态。通过对禽鸟的描绘,诗人将它们与拖白练相联系,以一种稍显幽默的方式呈现了这些禽鸟的形象。盘石的描写则表达了一种隐逸的心态,它选择远离喧嚣,保持独立和自由。而对岸的琴声则给整个诗篇增添了一丝抒情和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禽鸟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美的敏锐感知和对音乐的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唤起读者对自然之美和内心追求的共鸣。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骑吏排龙虎,笙歌
石槛山前吉驷游,故乡霞锦遍林丘。只今东府空遗庙,露立唐碑老树秋。
霜花一夜白,风叶满村黄。欲出岁华老,相思江水长。留枝庶鹊户,存蜜补蜂粮。想见山行处,开窗新酒香。
离离双鬓似秋蓬,惯逐沙鸥与断鸿。漂母矶头春水阔,扁舟何处系东风。
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一落风尘下,方知为吏难。公事与日长,宦情随岁阑。惆怅青袍袖,芸香无半残。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往往簿书暇,相劝强为欢。白马晚蹋雪,渌觞春暖寒。恋月夜同宿,爱山晴共看。野性自相近,不是为同官。
挥犀闻妙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