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喷雾碧霏霏,钿枕珠衾照百枝。
自与侍书人一处,此中全不管岷之。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斋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龙喷雾碧霏霏,
钿枕珠衾照百枝。
自与侍书人一处,
此中全不管岷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斋宫景象。诗人描述了斋宫内的玉龙喷雾,雾气碧绿飘渺,床上的钿枕和珠衾照亮了百花的花枝。诗人与侍书人一同在这里居住,完全沉浸在这美景之中,不再关心外面的世事。
赏析:
《斋宫》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幽静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中以玉龙喷雾和钿枕珠衾两个意象来描绘斋宫的景色,通过这些华丽的描写,表达了斋宫的宏伟壮丽和华贵富丽。玉龙喷雾的碧绿雾气和床上的珍贵用品都反映了斋宫的奢华和典雅。
诗人通过与侍书人一起居住在斋宫中,表达了对此处安逸环境的喜爱和对俗世的远离。这里没有外界的纷扰和烦忧,只有美景和宁静。诗人不再关心世间的事物,全心沉浸在斋宫的美景之中,享受着这片净土带来的宁静和安宁。
整首诗词通过对斋宫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心境的表达,呈现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远离尘嚣的心态。它传达了对安逸环境的向往和对俗世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回避,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追求与现实的对比,使诗词更具有思想性和情感共鸣,给人带来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羽驾正翩翩,云鸿最自然。霞冠将月晓,珠佩与星连。镂玉留新诀,雕金得旧编。不知飞鸟学,更有几人仙。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骑吏排龙虎,笙歌
石槛山前吉驷游,故乡霞锦遍林丘。只今东府空遗庙,露立唐碑老树秋。
霜花一夜白,风叶满村黄。欲出岁华老,相思江水长。留枝庶鹊户,存蜜补蜂粮。想见山行处,开窗新酒香。
离离双鬓似秋蓬,惯逐沙鸥与断鸿。漂母矶头春水阔,扁舟何处系东风。
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一落风尘下,方知为吏难。公事与日长,宦情随岁阑。惆怅青袍袖,芸香无半残。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往往簿书暇,相劝强为欢。白马晚蹋雪,渌觞春暖寒。恋月夜同宿,爱山晴共看。野性自相近,不是为同官。
挥犀闻妙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