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景堂》

公外捐尘虑,闲中见物情。
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
燕泊帘钩语,蜂寻笔架鸣。
静能知此趣,吃吃笑劳生。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清景堂》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景堂
公外捐尘虑,闲中见物情。
蕉花红炬密,竹节粉环轻。
燕泊帘钩语,蜂寻笔架鸣。
静能知此趣,吃吃笑劳生。

译文:
公事外放下烦忧,闲暇时看到物象而有情感。
蕉花似红火密布,竹节上的粉环轻盈。
燕停在帘钩上鸣叫,蜜蜂寻觅着书写的架子而嗡鸣。
只有宁静能够领悟这份趣味,吃吃地笑着度过劳碌的生活。

诗意:
这首诗词以宁静的景象描绘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愉悦和放松。诗中的主人公放下了公务的烦忧,闲暇时欣赏四周的景物,从中体会到一种深深的情感。蕉花的红色如同密集的火焰,竹节上的粉环轻盈而美丽。燕子停在帘钩上鸣叫,蜜蜂飞来飞去,寻找着笔架上的花蜜。只有在宁静中,人们才能真正领悟这种趣味,并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日常的劳碌。

赏析:
《清景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宁静和自然之美的追求。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富有意境,蕉花红炬、竹节粉环等形象生动而美丽。通过燕子和蜜蜂的形象,诗人将自然景象和人的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应该保持宁静和情感上的敏感,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欢乐。整首诗词以平和愉快的口吻写就,使读者在享受诗人的描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然和宁静的向往,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意味。

  • 《潄玉斋前杂卉皆龙图王至之所植各赋一章凡得》

    移植自西南,色浅无媚质。不竞灼灼花,而效离离实。

  •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

    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不记初春。润柳催花忒有情。春光解有重来日,宁耐休争。待得秋深。听你无聊点滴声。

  •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

    朱门近在府园乐,杖屡过从跬步中。避暑连翩投辖宴,析酲萧洒满襟风。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剪烛添香欢未极,但惊铜漏太匆匆。

  • 《官舍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 《中秋月》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 《琉璃砲灯中鱼》

    头角未峥嵘,潜宫号水晶。游时虽逼窄,乐处在圆明。有火疑烧尾,无波可动情。一朝开混沌,变化趁雷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