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促开幽沼,涓涓引细渠。
无由安岛屿,才可活龟鱼。
秀荇新宜食,圆荷净好书。
时来坐高柳,濯足荫扶疏。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幽沼》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幽沼开花朵,细渠涓涓流。
无岛可供栖,活龟唯此求。
新鲜荇可食,净洁莲作书。
时光坐高柳,濯足在荫庐。
诗词通过描绘一幅幽静的湖泊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诗词的分析:
首句描述了幽静的湖泊开放花朵,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里的“幽沼”指代一个僻静的湖泊,它与繁忙的世界相隔离,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第二句描述了一条细小的水渠缓缓流淌。这里的“细渠涓涓”形容水流柔和,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找不到合适岛屿的无奈。这里的“无由安岛屿”意味着湖泊中没有适合停留的岛屿,也可理解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第四句以“活龟鱼”做比喻,强调了诗人只有在这样的湖泊中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这里的“活龟鱼”寓意着追求安稳和长寿。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湖泊中新鲜的荇菜和洁净的荷花,以及适合阅读的环境。这里的“秀荇新宜食,圆荷净好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文化的追求,暗示了在宁静的环境中能够享受到美食和阅读的乐趣。
最后两句以“高柳”和“荫庐”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湖泊边坐下,享受清凉和阴凉的舒适感觉,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幽静湖泊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生活中喧嚣和无奈的思考。
向来不识中团寺,一自移家得屡过。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惟看万树谷,不见一枝开。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尝令湖城,晚得儿子古桂,因为赋此添盆瓣喜万家传。满意掷金钱。仙果休嗔生晚,灵椿最得春偏。隆颅犀角,丹砂一指,玉润松坚。看取翰林枝叶,却如东海当年。
风摇北斗柄欲折,雨溢天河浪正生。一盏昏灯北窗下,腐儒未辍读书声。
江南冬十二月,溪上梅三两花。载取小舟香影,月明自棹回家。
雪睛风劲晚来冰,楼上奇寒病骨惊。雀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坐久天容却温丽,一弯新月对长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