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秋轩》

清飚动萧瑟,翠樾减婆娑。
却爱夜来月,满窗寒影多。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秋轩》是宋代文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飚动萧瑟,
翠樾减婆娑。
却爱夜来月,
满窗寒影多。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景色中的净居秋轩。秋天的风清飒动,使得林木的翠绿减少了婆娑的姿态。然而,诗人却深深喜爱夜晚的月亮,因为它在窗户上投下了许多寒冷的影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清飚动萧瑟一句表达了秋天风吹的声音和凉爽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迁。翠樾减婆娑一句则描绘了秋天树木的变化,绿叶逐渐减少,枝干呈现出凋谢的姿态。却爱夜来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钟爱,夜空中明亮的月亮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宽慰的感觉。满窗寒影多一句则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投下许多寒冷的影子,增加了一丝萧瑟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词语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秋天的凉爽和寂静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季节变迁和人生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融入了诗人对季节和人生的思索,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 《和乐天为张建封侍儿盼盼作仍继五篇》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撒手行时无畦碍,更无一物可相随。

  • 《再和》

    煌煌六世学,兀兀门亦专。耕道宜有秋,而我适旱乾。疏鬓日月迈,破衣霜雪单。谁谓四海宽,已觉一饱难。失计堕簿领,署判手为酸。皇家挈天纲,昨下如纶言。冷眼看匠手,雌黄英俊间。华堂玉尘动,绣帘香鸭残。为国得一人,可使天下字。当时呼画师,我愧宁不然。策勋径投笔,守志

  • 《春帖子词》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 《读魏鹤山先生渠阳集五首》

    投荒弥远凶徒炽,出督清之狡计行。得柄欺君例如此,国亡徒剩正人名。

  • 《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 《次韵彦高暮春书事》

    平生漫浪老清晖,却埽丘园属少微。世乱伤心青眼旧,天涯流泪白云飞。羁愁只忆中山酒,贫病长悬子夏衣。泽畔行吟谁念我,祗应形影自相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