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香苞照地红,倚栏终日对芳丛。
夜深忽忆高枝好,把酒更来明月中。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何靖山人海棠》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以及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为爱香苞照地红,
倚栏终日对芳丛。
夜深忽忆高枝好,
把酒更来明月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美丽的海棠花的喜爱和情感表达。第一句“为爱香苞照地红”,表达了作者因为爱而使得海棠花的花苞变得红艳。这里的“爱”可以指代作者对美丽事物的热爱,或者是指代他对某个人的深情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倚栏终日对芳丛”,表现了作者倚在栏杆上,整日欣赏芳花的景象。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倾慕和对美好事物的沉浸。
最后两句“夜深忽忆高枝好,把酒更来明月中”,揭示了作者夜深时,突然想起了高高枝头上的美好景色,于是他举起酒杯,与明亮的月光一同畅饮。这里的高枝和明月都是象征着美好和高尚的事物,作者希望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写出了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和他内心的情感。作者通过描绘花的美丽和自然景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天之方虐,无然谑
船头饱钣看扬舲,忽作翻浆不反瓶。万死一生真是幸,九江三峡未尝经。尚收弃物乾坤大,薄恃阴功祖考灵。忧患偶来须理遣,可能为汝更星星。
墓道深衣自涕洟,分明入耳似闻诗。月征日迈求无忝,尽是临深履薄时。
文正三槐宅,延平六桂家。芝兰含露秀,雕鹗着风斜。螭首终簪笔,河阳且种花。乘时长得意,毋忘夜分茶。
白社多年井迳荒,有孙还复以诗昌。此怀愿识亦已久,兹日能识亦已久,兹日能来岂所望。萸后菊前霜错落,地长家远客凄凉。平生知己晦庵老,为我谈公遣座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