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中秋夜坐遣兴》

素纨不摇风满襟,露气中夜寒相侵。
予怀浩然杳莫寄,伴月直到青天心。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中秋夜坐遣兴》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素纨不摇风满襟,
露气中夜寒相侵。
予怀浩然杳莫寄,
伴月直到青天心。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夜晚坐而发出感慨的诗词。诗人文同感叹自己的心情被无风的素纨衣裳轻轻吹动,体验到了凉爽的秋风。夜晚的露气透过寒冷的空气侵入了他的身体。他内心充满了宏大的理想和追求,但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寄托,只能陪伴着明亮的月亮,直到它消失在苍穹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夜晚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感受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首句"素纨不摇风满襟",通过描写无风时素纨衣裳的轻轻飘动,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凉爽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凉。接着,诗人表达了夜晚的寒气透过露水的冷凉侵袭他的身体,这种感受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凉爽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予"指代自己,表达了他内心的浩然之气和伟大理想。然而,他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寄托,感到茫然和迷失。在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的同时,他选择陪伴着明亮的月亮,直到它消失在苍穹之中。这种情感的表达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思考,又带有一种对理想和追求的坚持。

整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和追求的思考和迷茫。同时,诗中运用了寓意深远的意象,如无风摇动的素纨和明亮的月亮,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想与情感的交织。

  • 《次韵秋日遣兴》

    西风暑退喜清秋,倦客漂流沧海头。用舍行藏知有命,山林钟鼎岂能谋。汗青漫志三馀乐,养素宁忘一溉收。鹏鷃}逍遥天壤内,何劳八极赋神游。

  • 《十虫吟》

    虫有卖油公,什伍处阴湿。长脚如蠨蛸,爱莫能助细走不及。儿童反接之,邀其吐微汗。所挟虽不多,坐此遭攟拾。

  • 《清平乐》

    赵家燕燕。宜在昭阳殿。春入馆娃深宫宴。秀色从来未见。浅颦轻笑都宜。临风好是腰肢。今夜松江归路,月明愁满清辉。

  • 《句》

    鹦鹉能言争似凤。

  • 《孟少保会师握拳缺指相请赞》

    为人手段十分粗,拳下搜寻一个无。咄这村僧难凑泊,释迦弥勒是他奴。

  • 《与孟东野》

    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