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端有亭余故基,吏曰旧榜题延晖。
行穿蒙笼倚孤陴,霜风飘萧吹我衣。
高林满郊目四围,云起日落晴烟飞。
感今念往聊久之,埤堄昏黑群鸦归。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城端有亭余故基,
吏曰旧榜题延晖。
行穿蒙笼倚孤陴,
霜风飘萧吹我衣。
高林满郊目四围,
云起日落晴烟飞。
感今念往聊久之,
埤堄昏黑群鸦归。
中文译文:
城郊有一座亭台,只余下基石,
官吏说那曾经刻有榜文的是延晖。
我行经过蒙蒙的笼罩,依靠着孤陴,
寒霜风吹散了我的衣衫。
远处的高林环绕着郊野,四面都是目光所及,
云起日落间晴朗的烟雾飘飞。
我感受现在,思念过去,久久地沉思,
池塘和堤岸昏暗,群鸦归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城郊亭台的景象,并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中的亭台已经残破,只剩下基石,但官吏告诉作者这座亭台曾经刻有榜文,名为延晖。作者穿过笼罩在蒙蒙细雾中的亭台,依靠着孤零零的陴岸,感受到寒冷的霜风吹袭,衣衫飘动。
在远处,郊野中的高林环绕四周,作者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美景。云起云落之间,晴朗的烟雾飘飞。作者在这美景中感受着现在的时光,思念着过去的往事,沉思良久。
最后两句描述了埤堄(即池塘)和堤岸的昏暗,群鸦归巢的场景,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忧郁的氛围。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城郊的景色,通过对亭台的描写以及与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的意境清新淡雅,情感真挚,给人以思索和回味之感。
身在山中不见山,却因远看更孱颜。煌煌三秀如堪采,拂石眠云未忍还。
啾啾冻草群飞雀,袅袅高林独啸猿。忽忆淮南春意动,早梅池馆断鸿天。
池边草色迎人绿,庭下榴花照地红。晓献瑶觞千万寿,鸣梢声入宝慈宫。
琉璃百顷水仙家,风静湖平响钓车。寂历疏松欹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困眠不觉依蒲褐,归路相将踏桂华。更著纶巾披鹤氅,他年应作画图夸。
寒更玉漏催,晓色御前开。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回。山知银作瓮,宫见璧成台。欲验丰年象,飘摇仙藻来。
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只堪哀。征车自入红尘去,远水长穿绿树来。云雨暗更歌舞伴,山川不尽别离杯。无由并写春风恨,欲下郧城首重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