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南埭》

薰风追晚凉,爱日引朝步。
瘦策与青鞋,应知来往路。

作者介绍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南埭》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薰风追晚凉,
爱日引朝步。
瘦策与青鞋,
应知来往路。

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夏日景象和诗人的心情。薰风追逐着夜晚的凉意,使人感到宜人。诗人热爱早晨的阳光,因此他被阳光所吸引,步行迎接新的一天。他手持着瘦瘦的竹篙,脚踏着青色的鞋子,沿着熟悉的道路行走。诗人认为,这些细微的事物都应该明白自己的来去之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诗人用"薰风"一词形容夜晚的凉风,使人感到清新宜人。"爱日引朝步"表达了诗人对清晨阳光的喜爱,他受阳光的吸引而步行。"瘦策与青鞋"则是描写诗人走路时手持的竹篙和脚踏的青色鞋子,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敬爱之情。最后两句"应知来往路"则是诗人对这些日常物品的寄托,认为它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归宿和使命。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景色和早晨阳光的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平和宁静的心态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对细小事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邃思考,具有一定的意境和哲理性。

  • 《夏日蒲津寺居二首》

    日日闲车马,谁来访此身。一门兼鹤静,四院与僧邻。雨室墙穿溜,风窗笔染尘。空馀气长在,天子用平人。故国有如梦,省来长远游。清晨起闲院,疏雨似深秋。宿寝书棱叠,行吟杖迹稠。天晴岂能出,春暖未更裘。

  • 《龙潭寺》

    欲觅龙潭何处是,青山影里见浮图。红蕖映日真花藏,碧水涵天莹玉壶。已放源流通北海,未饶风物说西湖。待中庵外多闲地,容我他年卜筑无。

  • 《答龚炳泽卿》

    之子违离久,前宵梦见之。秋蛇开侧理,晓鹊啅疎篱。歆秀何时改,郊痒更问为。有言今赘矣,暗里自应知。

  • 《和颜长官百咏·渔父》

    推起篷窗抱月眠,三三两两柳边船。不须听说文王事,孤负渔竿八十年。

  • 《灵谷》

    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山光远如画,秋色老于人。世俗棋争劫,人心海变尘。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间身。

  • 《舍北闲望作六字绝句》

    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舍北偶然倚杖,尽见古人用心。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