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悯雨》

梅子黄初遍,秧针绿未抽。
若无三日雨,那复一年秋。
薄晚看天意,今宵破客愁。
不眠听竹树,还有好音不。

作者介绍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悯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悯雨

梅子黄初遍,
秧针绿未抽。
若无三日雨,
那复一年秋。
薄晚看天意,
今宵破客愁。
不眠听竹树,
还有好音不。

中文译文:
梅花已经初次开黄,
稚嫩的秧苗还未抽绿。
如果连续三天没有雨,
那么一年的秋天将无法到来。
黄昏时分,我观察着天象,
今夜将驱散我的客居之忧。
我不眠地倾听着竹树的声音,
是否还有美妙的音乐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雨水对自然和人情的影响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以梅花黄、秧苗绿的景象开篇,描述了春季的初期景色。然后,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三天没有雨水,整个秋季都会受到影响。这种设想暗示了雨水对自然生态和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种设定,抒发了对于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生生不息的思考。

接着,诗人在黄昏时分仰望天空,观察天象,寻找一线希望来驱散他作为客居者的忧愁。这里的"破客愁"表达了诗人对离乡背井、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无奈。他希望通过观察天空,找到一种宽慰和抚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失眠的状态,他倾听着竹树发出的声音,期望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以舒缓内心的不安和孤独。这种寻求美妙音乐的愿望,也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心灵慰藉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情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雨水、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关怀。同时,诗中表达的渴望美好、追求慰藉的情感也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共鸣,并引发对生命、命运和人情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 《夏日蒲津寺居二首》

    日日闲车马,谁来访此身。一门兼鹤静,四院与僧邻。雨室墙穿溜,风窗笔染尘。空馀气长在,天子用平人。故国有如梦,省来长远游。清晨起闲院,疏雨似深秋。宿寝书棱叠,行吟杖迹稠。天晴岂能出,春暖未更裘。

  • 《龙潭寺》

    欲觅龙潭何处是,青山影里见浮图。红蕖映日真花藏,碧水涵天莹玉壶。已放源流通北海,未饶风物说西湖。待中庵外多闲地,容我他年卜筑无。

  • 《答龚炳泽卿》

    之子违离久,前宵梦见之。秋蛇开侧理,晓鹊啅疎篱。歆秀何时改,郊痒更问为。有言今赘矣,暗里自应知。

  • 《和颜长官百咏·渔父》

    推起篷窗抱月眠,三三两两柳边船。不须听说文王事,孤负渔竿八十年。

  • 《灵谷》

    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山光远如画,秋色老于人。世俗棋争劫,人心海变尘。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间身。

  • 《舍北闲望作六字绝句》

    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舍北偶然倚杖,尽见古人用心。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