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练湖春柳好,四十里围青玉城。
平流中澄绿镜匣,远山旁卧翠虎横。
黄林主人乐此地,瞰压湖面开以亭。
常将醉目望野色,数曲老画谁家屏。
山禽水鸟尽相识,飞入栏壁驯不惊。
有时落照到波上,一眼万叠金鳞明。
伊余与世既龃龉,奈此有地来归耕。
回头把眼看市道,愁向尘埃著脚行。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题步君叙园亭》
我爱练湖春柳好,
四十里围青玉城。
平流中澄绿镜匣,
远山旁卧翠虎横。
黄林主人乐此地,
瞰压湖面开以亭。
常将醉目望野色,
数曲老画谁家屏。
山禽水鸟尽相识,
飞入栏壁驯不惊。
有时落照到波上,
一眼万叠金鳞明。
伊余与世既龃龉,
奈此有地来归耕。
回头把眼看市道,
愁向尘埃著脚行。
中文译文:
我喜欢在练湖欣赏春天里的柳树,
四十里的周围是一座青玉般的城市。
湖水平流中清澈如镜匣,
远处山峦似卧着一只翠色的虎。
黄林的主人愉悦地在这里,
俯瞰湖面,建了一座亭子。
经常醉眼望向野外的景色,
数曲古老的画作像谁家的屏风。
山里的禽鸟和水中的鸟儿都熟悉,
它们飞入栏壁却不惊慌。
有时候夕阳照在水波上,
一眼望去,金鳞闪烁千重光明。
我和世界早已有了隔阂,
但是还有这片土地可以归耕。
回过头来,眺望市道,
忧愁踏着尘埃行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所作,描绘了一幅湖泊边园亭的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和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人首先表达了对湖泊边春天里垂柳的喜爱之情,将其形容为湖泊四周的绕城,给人以青玉般的美感。接着描绘了湖水平流的景象,形容湖水清澈如镜匣,使人感到宁静和安详。远处的山峦则形容得像一只卧着的翠色虎,给人以壮丽和威严之感。
诗中提到的亭子是湖泊边的一座建筑,由黄林的主人修建。他在亭子里俯瞰湖面,欣赏湖光山色,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享受。诗人常常醉眼望向野外的景色,可能是因为这片自然景色给他带来了心灵的愉悦和宁静。另外,他还提到了几幅古老的画作,形容得像谁家的屏风,这可能是他在亭子中所看到的装饰物,也可能是他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向往和欣赏。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山中的禽鸟和水中的鸟儿,它们飞入栏壁却不惊慌,显示出它们对这片园亭的熟悉和安心。有时候夕阳照在水波上,金鳞闪烁,给人以美丽和奇妙的感受。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世界的隔阂和不合之处,但他仍然能够找到一片土地来归耕,即在这片园亭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回过头来,诗人望向市道,踏着尘埃行走,流露出一种惆怅和忧愁的情绪,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疲倦。
整首诗通过对园亭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忧愁和疲倦。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情怀的特点,以及他们在自然景色中寻求安宁和心灵寄托的心态。
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
催花一霎雨依微,芳迳泥香草色萋。可是一春天气冷,牡丹开了未莺啼。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诧老时。金玉过从旧朋友,糟糠欢喜老夫妻。瓦烧酒盏连醅饮,纸画棋盘就地围。六十六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天工谬巧,恁平地、推出崚嶒岩壁。虎跃龙骧飞凤翥,疑道补天馀石。洞壑穿云,来今往古,知是谁开辟。千年兰若,林峦隐映金碧。我兴邱壑尤长,朅来此境,惯蹑登山屐。适意人生随处好,何必岘南阳峄。谢傅东山,裴公绿野,俯仰俱陈迹。何如轻举,廓寥云外横笛。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