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束伯仁》

身逐南舟去不回,匡庐留滞得徘徊。
峰头夜宿平看斗,岩下朝阴府听雷。
西顾波涛浮日月,东归天地入尘埃。
何时得遂幽栖志,常把韦编静处开。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诗词:《寄束伯仁》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身逐南舟去不回,
匡庐留滞得徘徊。
峰头夜宿平看斗,
岩下朝阴府听雷。
西顾波涛浮日月,
东归天地入尘埃。
何时得遂幽栖志,
常把韦编静处开。

中文译文:
我离开了家乡乘坐南方的船只,不再返回,
在匡庐逗留,感到无所适从。
在山巅夜宿,平视星斗,
在岩石下,朝向阴府聆听雷鸣。
向西远望波涛起伏,阳光照耀着日月,
向东归来,融入尘埃的天地。
何时能够实现我的幽居志向呢?
常常拿着韦编静静地展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王令对幽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诗人自愿离开家乡,乘坐南方的船只,决心不再回去。他在匡庐寓居,却感到迷茫和困惑,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他在山巅过夜,仰望星斗,感叹人的渺小和自然的壮丽。在岩石下,他聆听雷声,似乎与地府有所联系,体察生死之间的变幻。无论是在远离家乡还是归来的路上,他都看到了波涛滚滚,阳光照耀着日月,感叹宇宙的浩瀚和变幻无常。诗人最后表达了对幽居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常常安静地展开韦编(古代用来写书的纸卷),过上宁静的生活。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感受为主线,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宁静幽居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山川、星辰、雷鸣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的渺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整首诗词在意境和音韵上都非常流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体验。

  • 《渊明故址》

    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不见督邮人,祗闻解印事。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

  • 《送潘景仁之官岭外兼寄桂林从叔》

    夜衔舟尾昼联樯,齐发都门到楚乡。我欲尘埃投衮衮,君方湖海去茫茫。伤心客路逢寒食,回首家园但夕阳。想见步兵应访问,仲容无复竹林狂。

  • 《闻延平水沴》

    我是延平旧史君,忍闻水沴欲销魂。人言辛酉溪流涨,更减今年丈二痕。

  • 《杂咏一百首·漆室女》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 《中运使寄酒清明日到以诗谢之》

    芳樽到日恰清明,似与嘉辰默计程。拟助林园延胜赏,肯容桃李落繁英。老来官爵浑无味,閒里杯盘却有情。见说使车临岱麓,倘能相过共飞觥。

  •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