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尽是女黄冠,自小辞家学住山。
帘影静垂斜日里,磬声徐出落花间。
祭星绿简亲书字,避客青衣密掩关。
最爱粉墙堪试笔,苦无才思又空还。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修行的情景。她自幼离开家庭,到山中学习修行。在斜阳的光线下,帘影静静地垂下,磬声悠悠地从落花间传出。她亲自用绿色的简牍书写祭祀星宿的文字,避开外来客人,暗中关闭青衣(道士)所在的关口。她最喜欢那粉墙,愿意在那里写下自己的思考,可惜自己既缺乏才思,又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修行的女子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她孤独而专注的修行状态。女子穿着黄色的道士服饰,象征着她已经脱离尘世,追求超脱凡俗的境界。她自幼离家学道,选择山中修行,意味着她与尘世的纷扰隔绝,专心追求心灵的升华和静谧的境界。帘影静静地垂下,磬声悠悠地传来,表现了她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她专注于内心的修行状态。
诗中提到女子亲自用绿色的简牍书写祭祀星宿的文字,表现了她对于宇宙的崇拜和虔诚。她避开外来客人,关闭了青衣所在的关口,意味着她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拒绝了外界的干扰。最后两句表达了她对粉墙的喜爱,希望在那里写下自己的思考,但由于缺乏才思和内心的空虚,她无法填补那粉墙的空白。
整首诗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景物的隐喻,通过对女子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她孤独而专注的修行状态,以及她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她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了困惑和挫折。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闻君仙袂指洪涯,我忆情人别路赊。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云间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
□公三十岁,死守汉阳城。焉得江陵阃,能支鄂渚兵。椿庭才不起,槐府已无情。最恨木绵鬼,乾坤一掷轻。
先生受用晚萧然,日晏厨荒突未烟。说与儿童休懒觅,摘来丹实可加笾。
寥落留三径,柴扉对楚江。蟏蛸集暗壁,蜥蜴走寒窗。松盖欹书幌,苔衣上酒缸。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
枕上还乡枕上回,更更点点把人催。雨将苔砌滴到晓,风拣荻帘疏处来。每到凋年每多感,不教睡眼不曾开。来霄我识华胥路,莫近茶瓯近酒杯。
三月春将尽,空房妾独居。蛾眉愁自结,鬓发没情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