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墙西一首》

只留一影伴山房,坐待墙西隙月光。
鹤忽归来寻旧里,燕犹相对语斜阳。
虽无传附青云显,赖有书消白日长。
万一载醪人问字,为言侬仅识偏旁。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墙西一首》是宋代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只留一影伴山房,
坐待墙西隙月光。
鹤忽归来寻旧里,
燕犹相对语斜阳。
虽无传附青云显,
赖有书消白日长。
万一载醪人问字,
为言侬仅识偏旁。

诗意:
这首诗以墙西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之感。作者坐在山房中,只有墙上的影子陪伴着他,等待着从墙缝中透进来的月光。诗中出现的鹤和燕象征着归乡和离别,它们的归来和相互对话与斜阳交相辉映,突显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尽管作者没有被世人所知,没有功名利禄,但他仍然有自己的书本和文学创作,可以消磨白天的时光。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自嘲和自谦的心态,即使有人问他的字,他也只能说自己只懂得一些字的偏旁部首。

赏析:
《墙西一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反映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形象,通过鹤和燕的描绘,展现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世的无常。墙上的影子和隙月光的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和意境的深远。诗的最后两句以自嘲和自谦的口吻,展示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淡然态度。整首诗以朴实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东轩即事》

    啸傲东轩得此生,平章物理忆渊明。晴塘滟滟起萍浪,夏木阴阴求友声。聊欲庶几三不惑,谁能复较四难并。旋烧蟹眼烹鹰爪,啜罢呼儿课二京。

  • 《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病眼逢药不忍窥,飞奴走送已嫌迟。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 《同施邦直棹舟西湖乘月登孤山拜和靖处士墓》

    向晚南屏路,相携上钓。山根晴亦湿,湖面夜难昏。月色留吹笛,鸥群回洗樽。来寻林处士,地下有知言。

  • 《题东邨所藏宫锦图》

    后德相成帝业昌,不耽歌舞夸新妆。六宫妇式颁蚕事,职雅心耑清昼长。忽见双娥理丝把,宽急对牵身势强。辐轮飞转一缕细,文茵独坐迎微凉。高捲翠帘三四侣,织就五采成龙章。献功不须出宫壶,手授缝人裁帝衮。端拱明堂万国朝,文物声明光四境。何人遇此一段奇,追记丹青描不尽。

  • 《哭孙行之二首》

    世上高科众,君尤自贵珍。如何一夕里,忽尽百年身。双旐齐眉友,孤灯拥{上髟下告}人。伤心惟孟母,头白送归闽。

  • 《次韵筠守毛维瞻司封观修城三首》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闉闍半坏惊潮信,隍壑初深见劫灰。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将来。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