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客秋来捧诏还,故人多怪鬓毛斑。
重为东掖垣中士,犹梦西晖亭下山。
静算宦途皆是命,老思身计不如闲。
何时相约同归隐,水竹萧萧并掩关。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是宋代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迁居他乡秋天来捧诏书回家,
故友们惊讶地看着我的斑白头发。
再次成为朝廷中的一名官员,
却仍然梦见西晖亭下的山川美景。
静静地思量,我明白官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
年老之时,我更加思考个人的人生规划而不是忙碌事务。
何时能与你们约定一起归隐,
在水竹丛中,听着萧萧的风声,共同关闭尘世之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禹偁对官场生涯的思考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秋天迁居他乡后,回忆起与故友商州冯十八仲咸的往事。他感叹自己的头发斑白,意味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尽管再次成为朝廷官员,但他仍然梦见过去的美好时光。诗人通过静思,认识到官场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而年老之时,他更加重视个人的人生规划和内心的宁静。他渴望与故友约定一起归隐,远离尘世,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和友情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的水竹和萧萧的风声,象征着宁静和自由,与繁忙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希望能与故友一起归隐,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整首诗词通过对官场和个人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双屐冲烟上泰台,欲将老眼傍天开。春深叠嶂晴看雪,雨后飞泉夜听雷。玉节攒苍烟浩渺,群山裂翠壁崔嵬。目前齐鲁何须问,千古登封只草莱。
白帝水云暗,东屯灯火归。春泥悭弊屐,山雨湿征衣。远役谅难践,胜情那得违。关城吏相笑,痴绝似君稀。
华胥氏之国,可以卜吾居,无怀氏之民,可以为吾友。眼如岩电不看人,腹似鸱夷惟贮酒。周公礼乐寂不传,司马兵法亡亦久。赖有神农之学存至今,扶犁近可师野叟。粗缯大布以御冬,黄粱黑黍身自舂,园畦翦韭胜肉美,社瓮拨醅如粥醲。安得天下常年丰,老死不见传边烽;利名画断莫挂
腊月江村霜雪凝,蓬蒿零落绕垂藤。床头浊酒迎寒尽,屋后高丘候日登。古岸人喧看野烧,小桥船发打河冰。少年结束将何事,共向东皋赌放鹰。
十三学绣傍金窗,十六梳头压大拜。色比昭阳人第一,才同江夏士无双。
绿锁窗纱梧叶底。麦秋时、晓寒慵起。宿酒厌厌,残香冉冉,浑似那时天气。别日不堪频屈指。回头早、一年不啻。搔首无言,栏干十二,倚了又还重倚。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