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省官清住帝乡,春来春榜探花郎。
未吟红药归西掖,且着青衫侍北堂。
射策更期挥健笔,骑驴犹得醉闲坊。
同年佐邑应相羡,衣上芸香杂桂香。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贺李宗谔先辈除校书郎》是宋代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秘省官清住帝乡,
春来春榜探花郎。
未吟红药归西掖,
且着青衫侍北堂。
这首诗词描述了李宗谔在官场上的升迁和成就。他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居住在京城,被称为"秘省官"。春天来临时,他参加了科举考试,成为了状元。"春榜探花郎"指的就是他在春榜上的成绩。然而,尽管他有如此的成就,他并没有急着回到皇宫中享受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继续为国家尽职,守在北堂侍奉皇帝。
射策更期挥健笔,
骑驴犹得醉闲坊。
同年佐邑应相羡,
衣上芸香杂桂香。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李宗谔的才华和生活态度。他以射箭的才能自居,期待着能够挥舞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他骑着驴子,仍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不受功名利禄的束缚。同年的朋友们都应该羡慕他,因为他在官场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他的衣服上不仅有芸香的香气,还有桂香的香味,象征着他的品德高尚和才华出众。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宗谔的事迹和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和敬佩。李宗谔以清廉正直的形象示人,不为功名所动,专注于为国家和皇帝服务。他的才华和品德使他成为同辈人羡慕的对象。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李宗谔的风采和高尚的人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位先辈的崇敬之情。
试出希夷手,偷传混沌机。不容天地遁,可使鬼神归。为我推奇偶,从今验是非。万犹失其一,却更问麻衣。
圆蟾喷金波,万里洒清滴。幽轩得虚敞,皓彩溢素壁。绳床有高隐,苦调起岑寂。盈襟纳孤光,静与爽气敌。
与君相识即相亲,闻道君家住孟津。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
蓬头皲足谁家儿,满面尘埃双泪垂。爷娘弃我不待老,骨肉无人但兄嫂。两身一气不相知,陌路茫茫向谁道。清晨采薪日入归,残羹冷饭难充饥。欲言问兄兄不顾,嫂是他人更奚诉。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爷娘在日曾眷恋,愿兄回看死人面。此诗亦有感于文宗兄弟之间而作。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妆成罢吟恣游后,独把芳枝归洞房。
六鹤皆不同,初生薛公笔。况兹刷羽者,奋迅如天质。墨客怀赏心,题诗仍我率。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